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本刊记者 张扬
眼镜是江苏省丹阳市的一张名片,到过这里的人恐怕都会对营业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的中国(丹阳)眼镜城和客满为患的钱福林8号配镜中心留有深刻印象。
在丹阳繁荣的眼镜交易市场背后,是上千家从事眼镜行业及其相关配套工贸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不乏万新、东方、明月、唯尊、鸿晨等一批在国内乃至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代表。他们的发展不仅代表着丹阳眼镜业的历史,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眼镜业的成长史。
一切从“窝棚眼镜厂”开始
丹阳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但是由于晚清之后水旱连年,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打击。建国后,丹阳曾先后创办了制绳、五金、制鞋等集体工业企业,但是进入文革后,这些人民公社和生产队企业均遭到了批判、限制,发展严重受挫。
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批从上海、苏州眼镜厂下放返乡的技术工人在社队的组织下在丹阳的司徒镇、大泊镇开始尝试进行眼镜制造,迈出了集体创业的第一步。由于当时对眼镜的生产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都不是很高,同时整个市场货物严重短缺,所以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整个眼镜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
从这些小型的、原始的创业尝试开始,丹阳渐渐出现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同时在这个时期,中央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工作,大力发展全国经济,相对宽松的环境也促进了社队企业的发展。在“窝棚眼镜厂”的带动下,丹阳的眼镜厂也在多个社队兴起,眼镜厂从一厂排号直到十几厂。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1973年3月,司徒镜片厂成立,当时有员工26人,全年年产值3.1万元,而这家当时仅有26名员工的企业就是现在全国最大的眼镜生产企业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的前身。
到了1979年,这家司徒镜片厂更名为司徒眼镜厂,同时扩大了厂房规模,1982年,这家企业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一百万元,并同时更名为了丹阳县眼镜一厂。
与此同时的几年,随着政策的放宽,特别是允许私人办企业后,丹阳一些集体企业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纷纷离厂兴办企业,并逐步形成了由眼镜原料配件、镜架制造及电镀、镜片生产及加硬镀膜、眼镜机械、镜盒生产、印刷、包装等企业组成的一个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丹阳眼镜产业从此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在激烈竞争中突围
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丹阳眼镜产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眼镜商贩从四面八方来到丹阳进货,一时之间丹阳眼镜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更好的规范市场,1986年,当地政府在丹阳火车站附近先后建立了华阳、云阳两大眼镜市场,丹阳一下子成为了中国眼镜的集散中心。
在丹阳眼镜市场不断壮大的同时,丹阳的眼镜生产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丹阳县眼镜一厂在1984年更名为镇江市眼镜厂,并同时被列为轻工部全国眼镜行业的骨干生产单位和中国眼镜协会理事会成员。1987年,镇江市眼镜厂经过企业内部资源与机构重组,更名为镇江眼镜总厂,下设9个分厂和新目、万新两家公司。到了1988年,经镇江市计经委批准,镇江市眼镜总厂与香港万顺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镇江万新光学眼镜有限公司,今天在全国眼镜生产企业大名鼎鼎的万新公司经过15年的发展,终于正式成立。
时间进入到了90年代后,随着温州、广东、厦门等地眼镜产业的相继崛起,国内眼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在各个眼镜基地里做到一枝独秀,丹阳眼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过挑战的同时往往蕴含着机遇,丹阳眼镜生产企业正是很好地把握了这一机遇,以眼镜博览会为契机,带领丹阳眼镜产业成功突出了重围,另辟出一方天地。
当时,丹阳眼镜协会牵头组织每年春秋两季的上海国际眼镜博览会和北京国际眼镜博览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来中国采购眼镜产品。以万新公司为代表的丹阳眼镜生产企业没有错过这一机遇,从第一届博览会开始就积极参展,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零距离接触,这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订单,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获得了许多实用的业内信息。
借助上海国际眼镜博览会和北京国际眼镜博览会这两个平台,丹阳眼镜产品逐渐为国外客商所了解,被成批量地摆上了国外眼镜店的货架。而初尝甜头的丹阳眼镜生产企业老板胆气也更足了,其中一些有实力的老板甚至走出了国门:1992年,万新公司首次组团参加了香港国际眼镜博览会,其参展产品就因其质高价廉深受外商青睐,当场就有德国、英国等外商签订了订货合同。
这之后,众多丹阳眼镜生产企业频繁参加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地举办的国际大型眼镜博览会,直接将生意做到了国外。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丹阳眼镜产品近一半出口到欧洲、西亚、美洲等地,年出口额超过了2亿美元。
积极研制市场新品
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成为国内眼镜生产企业佼佼者的万新公司,又引发了国内眼镜行业的一场革命:万新公司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率先研发生产出树脂镜片,轻巧结实的树脂镜片取代了已使用了几十年的玻璃镜片。
其实从80年代开始,当时还是镇江眼镜总厂的万新公司就曾和上海一所高校联合研制出CR-39树脂镜片。但是,由于在市场推广方面经验不足,同时国内原材料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并没有进行规模化批量生产。到了1993年,已经成为万新公司总经理的汤龙保发现CR-39树脂镜片在国际市场上逐渐热销起来,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拥有广阔市场的新产品,于是立即决定重新开发树脂镜片。虽说以前曾经有过在实验室研制成功的经验,但要真的批量生产却还必须克服许多技术壁垒。困难没有吓倒汤龙保和万新公司的技术人员,他们一起吃住在公司内,不分昼夜地研发树脂镜片产品,经过100多天的艰辛努力,品质优良、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CR-39树脂镜片终于在万新公司的流水线上成功诞生,从此市场上有了中国人自己生产的树脂镜片。1994年,万新公司组建了树脂镜片生产车间,开始批量生产树脂镜片,一年后,万新公司的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了一千万元的大关,又过了一年,在1996年4月,万新公司生产的CR-39树脂镜片等四个产品成功通过了美国FDA标准认定。
在万新公司的带动下,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丹阳生产树脂镜片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到目前为止,已有树脂镜片生产企业100多家,年产量达到了2亿副,出口量超过了1亿副,占到了国内总产量的80%,世界总产量的60%,成为全球最大的树脂镜片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树脂镜片出口基地,2008年,丹阳还获得了“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的称号。
创立自主品牌目标长远
对丹阳眼镜业来说,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隐忧,长期以来,丹阳的生产企业一直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大多数企业从事的是代工贴牌生产的业务,为他人做嫁衣,这一直是阻碍丹阳眼镜产业长远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作为丹阳的支柱产业之一,眼镜行业遇到的这个尴尬情况引起了丹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在政府部门和眼镜商会的共同努力下,丹阳眼镜企业的品牌意识、宣传意识逐渐形成与加强。从2001年开始,以万新公司为代表的丹阳眼镜生产企业就开始专注于打造自己的品牌。2001年万新年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了1.165亿元。同时万新生产的“万新”、“依格尔”牌眼镜架、CR-39树脂镜片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万新”商标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2002年,万新公司又新注册了“宝派·瑞斯”、“威斯马”、“宝世杰”、“美高旗”、“凯斯·迪蔓”等五个新商标。 2005年,万新公司成为了中国眼镜行业中第一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08年,万新公司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美国迪士尼公司合作,获得了迪士尼公司的授权,在中国地区生产销售迪士尼、维尼品牌的镜片。
在万新公司的带动下,丹阳其他的眼镜生产企业也纷纷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蒂光学公司的“舒曼”商标、洪旭光电科技公司的“洪旭”商标、金目光学公司的“雅酷”商标、俊视光学公司的“希尔润”商标等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到了今天,国内眼镜市场的知名品牌中有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丹阳,万新、明月、唯尊、鸿晨等品牌镜片和平凡、新族、米顿、范笛诗等品牌镜架已经成为市场潮流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