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资料图)
一座328米的高楼将挺立在华西村的土地上。目前,这座高度在中国排名第8,被称作“空中华西村”的摩天大楼正在紧张建设中,60层主楼已经封顶。
按计划,20年前就已经住进别墅的华西村民们,即将完成居住质量的又一次提升——住进五星级的摩天大楼。然而,在这座摩天大楼不断增高的过程中,争议声四起——不切实际?面子工程?拉大“大华西”中心村和周边村的差距?
空中华西村
“我们要建一个空中华西村! ”前任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说。
从2007年8月8日打下第一根桩至今,华西摩天大楼的工期正在按照筹备办公室墙上的进度表稳步推进。施工24小时不间断进行,每天至少有1000人奋战在摩天楼的建设现场。按计划,大楼必须在明年6月试运行,10月正式投入使用。
这是一幢集居住、商务和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摩天楼。地下两层是设备间和车库,地上1到4层是公共区,包括会议室、娱乐中心和可容纳所有华西村村民同时就餐的大宴会厅。顶上的球体分为5层,最高层是每天可接待15000人次的观光平台。中间两层是餐厅,其中一层是旋转餐厅,规模世界最大。其余两层,是记载和展示华西荣誉的展览馆和设备间。从4层到60层的主体建筑,将建成900多套公寓,提供给华西村村民居住。这些房间,将按照五星级宾馆标准装修。
资金来源
建造一座328米高的摩天大楼,资金是首要问题。做事向来求稳的吴仁宝,不准备用银行一分钱。
“25个亿的投入,相对目前华西村的经济实力,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2008年,华西村的净利润就已经达到35亿元。 ”吴仁宝说,所谓净利润,就是缴了税,给村民发了钱之后剩下来的可用资金。
吴仁宝最初考虑由村委会出资,后来为了分解风险,也为了让村民享受到高楼盈利后的分红,吴仁宝提出“村民集资建设”的构想:按照拥有资产的情况,200个华西村最富有的村民,每人出资1000万,成为摩天楼的业主和股东。
对于华西村的村民而言,1000万并不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他们可以缴纳现金,也可以将自己在华西集团的股金,直接转为摩天楼的建设资金。
负责工程建设的郭定安说,到目前为止,资金已全部到账,按期完工没有任何问题。
摩天楼效应
华西村建造摩天大楼的消息传开之后,在深交所上市的“华西村”股票的股价一路攀升,还有股民专门打电话,询问摩天大楼的建造情况。
未来,摩天大楼的产权将归属200个出资人业主。他们将组建专门的管理委员会,聘请专业的酒店管理机构,为业主提供贵宾级服务。
除了出资的200个人可以免费得到一套五星级公寓房外,其他房间也将对外出售或者作为宾馆客房使用,“有钱的人都可以来买。 ”
除了这些可以预期的回报,摩天大楼的符号意义和由此产生的“名片”效应,对于图谋加大力度发展第三产业的华西村而言,意义重大。
目前,已经有一些国外的知名企业主动上门,希望把办事处设在华西村的摩天大楼里。
周边村的抱怨
伴随着良好预期而来的,是质疑声。有人认为吴仁宝的想法不切实际,是在搞“面子工程”。对此,吴仁宝用一贯的处世哲学应对,他说:“当初我建南苑宾馆,有人说吴仁宝吹牛,不会有人来住,后来不够住,我又建金塔,也有人反对,说我超前,你看看现在!那些看不起农民,认为高楼只能建在城市里的人,我看要解放思想! ”
真正引起吴仁宝关注的,是来自于周边村村民的议论。他没想到,这幢摩天楼的建设,成为“大华西”中心村和周边村微妙矛盾的导火索。
拉大的落差感
对于这座摩天大楼,华西周边村的村民既羡慕又抱怨。和中心村村民比邻而居,周边村村民依旧感觉到了巨大的差距,摩天大楼的开建放大了这种落差感。
收入差距是落差感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华西村,周边村村民和中心村村民同样享有福利分配。在工资分配方面,华西村实行低工资制度,2000元封顶,只要在企业内工作,不区分中心村和周边村的村民身份,同工同酬。奖金分配则略有不同,中心村村民每年奖金不少于12万元,其中两成以现金形式发放到村民手中,八成继续提留作为股金,交到集体统一运作。而周边村村民的奖金,则全部以现金形式兑现。
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股金分红。中心村村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以每人2000元的本金入股,每年享受村办企业的利润分红。而后加入进来的周边村村民则没有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