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具时遭遇过“调包计”吗?您能分辨出送到家中的家具是否和在展厅看到的样品品质一致?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法商家常常用优质家具产品做样品吸引消费者购买,而后将看起来类似,但是材质、品质有所不同的产品送到消费者家中,消费者对此种伎俩防不胜防,经常吃哑巴亏。
投诉:样品和实际货品不符
日前,董女士在北京一家小家居卖场看中一套卧室家具。按销售员的说法,这套家具包括面板、框架、背板、隔板等边边角角全是清一色的实木单板,家具拉手全是德国进口五金件,特价6000元。“样品的颜色、价格、品质都是我中意的,销售员承诺产品品质跟样品一致,于是我立刻就决定购买了。”性格爽快的董女士付了全额货款,签了购买合同,约定20天后送货上门。
然而,让董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左等右盼送上门的产品竟然和看到的样品大相径庭。“款式、颜色看起来差不多,但衣柜背面、隔板、床头柜的抽屉底板等部位,颜色、木纹都和面板大不相同,而且闻起来气味相当刺鼻。我觉得不对劲,找了一个懂行的朋友过来看,他一眼就看出衣柜背板材料和面板所用的木材不一样,前者用的是木粉加工而成的密度板,后者是刨花板加实木贴皮,根本不是什么实木单板。”
更让董女士气愤的是,经过那位懂行的朋友鉴定,衣柜所有的五金件都是国产的,根本不是所谓的德国进口件。“如果不是朋友以前做过这行,单凭我一个普通消费者,哪看得出这些猫腻。”董女士说道。
调查:家具货不对板屡见不鲜
笔者调查发现,像董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地板、橱柜、木门等领域,都曾发生过类似的调包事件。样品看起来品质不错,送给顾客的实际货品却把样品的进口板材换成了国产板材,进口五金件换成国产五金件,甚至采用偷工减料等方式实施调包计,这已经成为家居行业一些小品牌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而一些名气很响的知名品牌也频频登上质量“黑榜”。比如,近日,浙江省消保委在杭州市抽样调查了联邦家具、巨桑、列维士、山东吉美乐、莎乐美、华叶等12个品牌,没有一件家具是全实木的。国家质监总局近期抽查的118种陶瓷坐便器产品中,冠珠陶瓷等26种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2010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对21个木门进行了比较试验,益圆、北京春天木门、伯艺创展、龙甲等品牌质量不合格。2010年1月6日,国家质检网公布的家具检查结果显示,知名品牌掌上明珠家具、号称“全球青少年儿童家具第一品牌”的七彩人生家具等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上海市消保委公布了16件童床比较试验结果,七彩人生、喜梦宝、好孩子等5个品牌未能达标。广东的富之岛家具、华伦世家家具也曾在国家质监总局的抽检中被检出质量不合格。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透露,这些知名品牌频频爆出产品抽检不合格,是因为其日常送到质检部门检测的产品往往经过严格把关,品质较高,从而赢得了一系列的肯定,而投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却在质量上大打折扣,正是由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质量有些疏忽,所以非常可能在抽检中落马。
在木门领域,产品被调包的现象更是常见。
比如标价3000元/樘的实木复合门,内容物消费者根本无从知晓,被两面木皮包着的门体可能是实木的,也可能是密度板的;可能整个门体都填上木板,也可能只在门框四周加了几根木方,甚至填的是碎木片乃至稻草。“消费者看到的样品和实际送到家的产品所用的材料是否相同,只有劈开门板才能一探究竟,可是哪个消费者会这样做?”一位木门经销商对笔者说道。
分析:都是利益惹的祸
为什么有些企业要铤而走险实施调包计?其实都是利益惹的祸。据笔者了解,以目前家居市场在材料上被调包较多的板材为例,进口板材和国产板材价差在20%以上,国产品牌板材与杂牌板材价差也在20%以上。用进口板材做样品,送货时用国产板材调包,或者用国产品牌板材做样品,送货时用杂牌板材调包,获得的利润相当惊人。
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于商家的调包行为基本没有识别能力。以板式家具为例,不同环保级别的板材必须通过专业机构的检测才能鉴别,消费者看到的无非是花色、光泽、平整度等表面现象,而国产板材与进口板材、品牌板材与杂牌板材在这些方面可以做得一模一样。如果厂家在家具的五金件上做手脚,更不容易被察觉,五金件外表看起来都是光溜溜的,短期内绝对看不出什么问题,使用时间长了若发现有问题,消费者也没什么感觉了。
另外,消费者即使发现货不对板,想依法维权也比较困难。虽然目前许多家居市场都承诺无理由退货,看似给消费者做足了保障,但在商家不愿意退货时,这常常成为空话。在被要求退货时,商家的第一反应几乎完全相同:“我们在销售时根本就没做过这样的承诺。”商家往往要求由消费者做相应的破坏性检测,以证明厂家产品在环保或质量方面不合格,有的还表示无理由退货不包括样品、打折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