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汽车销售市场的一家4S店门前。(来源:工人日报)
为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北京市采取了机动车尾号限行和小客车限购摇号政策并举的措施。自2011年1月第1期摇号至今,北京市已举行了23期公开摇号。共计个人申请人数逾167万,其中仅约44万人中签,占申请总数的26.3%。
申请人数从第1期摇号的187420人增加到第23期的1264862人,增长约6.7倍。而中签率则从最初的9.4%逐月下降到1.5%,中签比达到1比67,创历史新低。
来自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8日24时,即将举行的第24期摇号累积已收到小客车指标申请超过136万个,按照平均每月2万个指标的限额计算,摇号中签率恐将再创新低。
一家机动车经纪公司出售“购车指标”的协议模板。王叔坤 摄
“摇号难于中彩票”
购车摇号越来越难。不少市民感叹“摇号难于中彩票”,“买车只靠撞大运”,更有网友调侃“摇号难,难于上青天”。
为免怀孕的妻子挤地铁、公交感到不适,郭先生计划买车,接送妻子上下班。“去年刚查出怀孕时就开始摇号了,可直到现在孩子都六七个月大了,号还没摇上呢。”
随着中签率的不断走低,“急需用车的摇不到号,摇到号的不买车”,网络上小汽车“刚需族”与“弃号族”的争论与矛盾逐渐激化。车辆限购政策的实施,让一些急于购车的人选择了“黑市”交易,“购车指标可买卖”成为不少车友们私相交流的 “潜规则”。
“缓解交通拥堵的实际效果”与“抑制市场经济下的居民合理消费”,以及巨大市场需求与指标严格受限催生出的“购车指标交易黑市”,成为摇号限购政策再一次引发争议的焦点。
弃号率超过10%
截至第23期公开摇号,因过期未用而重回摇号池的中签号码共有36395个。根据规定,摇中号后6个月不买车的,便被视为“弃号”,该购车指标将会重新放入摇号池。按此数据计算,即自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平均每月产生2140个“弃号”,占每月平均中签总数的10%以上。
自实施摇号限购政策以来,“弃号”现象一直十分普遍。为了一个购车指标,不少人全家总动员,亲友齐上阵,而一旦摇到超过实际所需的指标数量时,就会造成指标的浪费。同时,一些目前尚不需要小汽车或暂不具备条件购买小汽车的居民,以及拥有高校集体户口、具备摇号资格的在读大学生,也纷纷提前加入到了摇号大军中。这些尚未做好购车准备的摇号者一旦摇中,便很容易造成指标的浪费。
而事实上,这些可以回收至摇号池的“弃号”只是实际“弃号”的一部分,不少隐性“弃号”已经成为“号牌黑市”的热销商品。
丰台区南四环的一家二手车市场,一位王姓“机动车经纪人”告诉记者,没指标也能买车,“保证给你上京牌”,可以每月花500元钱租号,也可以一次性花3万到5万元买个号,但户主只能是别人的名字。
王经纪声称手里有100个这样的指标,大多是从那些摇到号但不买车的人手里收购、买断的,然后加价租、售给想买车却没摇到号或者根本没有摇号资格的人。
“你自己什么时候摇上号了,我还可以包办过户手续,过户费加上牌子钱、代办钱总共超不过1000元钱。”当被问及买号后一旦与名义户主发生纠纷如何处理时,王经纪信誓旦旦:“你跟我直接签合同,出了问题我负责!”
此外,该经纪公司还承接“指标延期”业务,“很多人摇中的指标根本没用,就搁着,搁6个月就废了,交1000多元钱,我就能给他延期。”据介绍,延期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来回过两次户,“过一次户再过回来,就能延期了。需要延期的人多,我们天天有这些业务。”
限购政策催生“炒号”经济
截至12月初,北京市排队摇号的人数超过136万。市场供求严重不平衡,造成“购车指标资源”高度稀缺。在巨大的需求与严格的购车限制政策之间,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市场——“号牌交易黑市”。
32岁的李娜,8年前和老公一起从老家河南来到北京,因户口在外地,且一直从事个体经营,不符合“拥有北京户口”或“近5年在北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养老保险)”的条件,不具备参加摇号的资格。急于买车的她,在转了数家4S店和二手车市场之后,决定“买个指标”。
“当时花乡二手车市场的指标报价1.1万、1.2万左右,但都是陌生人的号,觉得不放心”,最后通过朋友的介绍,李娜从别人手里以1.6万元稍高于市场的价格买了个“指标”,不到一个月便开上了新车。“我是今年5月份买的,当时还比较便宜,据说现在一个指标要卖到3万以上了。”
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内,一家号称联通集团旗下的4S店,声称握有大量号牌资源,以目前市场单价3万元出售,“10年、20年都归你用,户主的身份证也一起卖给你”,该店销售人员叶小姐一再“以联通集团的名义”担保,这些号牌指标都是“联通集团员工自己摇到的号,拿到公司来卖的”,“不会有问题,买时可以签三方交易合同,即买主、户主(即所谓该公司员工)、该4S店三方共同签署协议”。并承诺只要北京限购政策不变,购买指标之后买家可以随时按照原交易价退还该4S店,或以更高的市场价格卖给别人,“只要政策不变,号的价格只会涨,不会跌,你怎么着都不吃亏。买个号放着也能升值”。
押金两万,二十天拿号?
在位于丰台区的一家日系品牌4S店,记者自称没有摇号资格,咨询销售人员是否可以买到自己名下的购车指标时,一位年轻的销售人员表示:“现在不行了。”当记者疑问为什么是“现在”不行了,该销售人员保持沉默,未予回答。
而同样的问题,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那家号称联通公司旗下的4S店,工作人员叶小姐则给予了热情的回应,能买,但是很贵,现在的价格已经涨到了20多万,“这是摇号政策实施前备案的那批车牌号,当时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备注了很多号,一些4S店也有心收购了不少,摇号之后价格就被炒起来了”。这类号牌之所以贵,是因为它能署买主自己的名字,而那些不能变更为自己名字的号牌,车和车牌的户主只能还是别人,往往存在很多风险。叶小姐明确表示,“你要想要,我也能给你找到。”
所谓备案车,是指在2010年12月23日北京出台摇号购车政策之前,一些汽车经销商和二手车市场注册入库的备案车,可以按照12月23日之前的政策执行过户,可连车带牌出售,不需要摇号指标。据称,当时此类备案车总数不足两万辆,随着市场交易量的增加,余量不多的备案车牌更为紧俏,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从最初的五六万元,已经涨到了现在的20几万,而且不是只要肯花钱就能弄到的,得有关系才行。”一家豪华品牌汽车销售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据这位刘先生介绍,要避免与名义户主发生产权纠纷或矛盾,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买到自己名下的号牌指标:第一种,即是购买前面提到的备案车牌,这种要花20多万,先交2万元押金,提供户口本、身份证(外地人还要提供暂住证),20天就可以取号;第二种,是购买一个公户,即花钱买个公司,车牌指标是该公司旗下公户牌,连公司带车牌仅售17万,只需10天,“公司法人是你,车牌号属于你的公司”,但公司每年要花五六百元年检。
据介绍,在2010年底北京市实施限购摇号政策之前,一些有经济头脑的人批量注册好的小公司,注册资金也就二三十万,零报税,手续齐全,“当初注册就是为了日后高价卖出去”。
对于售价20几万的高价号,刘先生声称该汽车销售公司本身并不能办,但是可以“通过关系给你弄”,现在这种“关系号”少了,“得求人办事儿”。
灰色经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对于“号牌黑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史际春认为,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有这个需求,就会有交易。这种明显意在“规避法律”的行为用法律监管、规范起来比较困难,因为无论是通过摇号获得号牌资源,还是在摇号政策实施之前储备、备注号牌,这本身都是在规则范围内的动作,是钻了政策的空子。“能够规避法律,一定是法律规定存在一定的漏洞,要杜绝这种‘钻空子’的现象,就只能在政策的操作上更加严密。”史际春教授认为,根据民法的原则,并非法律绝对禁止的行为,不能明确定义为违法行为。
史际春教授将经济行为分为三种:一种是合法的白色经济;第二种是违法的黑色经济;第三种,介乎两者之间,即为灰色经济。后者既难以界定其合法,又难以定性其为非法。但在事实上,灰色经济大量存在,在整个经济中占的比重非常大。
这种号牌“灰色经济”的出现,是由北京市政府行政措施造成的,“等到政策放开了,车辆买卖不受限制了,就自然没有这种事了”。但任何政策的修改都要经过审慎的论证,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史际春教授认为,在目前公共交通建设的速度跟不上私家车增长的速度的情况下,短期内限制购车的政策能够有助于防止交通拥堵进一步恶化。
史际春教授建议市民树立法制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于“号牌买卖”的行为,史际春建议“三思而行”,要有自我责任和保护意识,严防欺诈等行为。(王叔坤)
(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