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是30一件,合5块钱一瓶。”更好酒业公司的销售经理王敬宇透露葡萄酒如此便宜的秘密,“最低档的不是全汁,我们灌的酒是水多酒汁少,酒汁占大概20%,其他的都是水。”
1000吨
厂区内堆放着大量长城葡萄酒商标及用于勾兑葡萄酒的色素。有专家告诉央视记者,这些色素就是造假用的,足够生产1000吨假酒。
看点
节日的餐桌上缺不了一瓶葡萄酒,但10元就能买到一瓶的葡萄酒您敢喝吗?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就发生在几天前的北京回龙观交易市场,最便宜的葡萄酒一瓶还不到10元。
据央视《焦点访谈》曝光,这些低价葡萄酒都来自河北秦皇岛市昌黎县,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造假行为,出厂价甚至仅为5元。 10元钱一瓶的葡萄酒是当地企业通过兑水等手段造假,当地甚至已经形成了造假的产业链。
曝光之后的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已经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北,督导地方进行查处。26日,河北省政府表示,目前,5家被曝葡萄酒企业中野力、嘉华、更好3家企业造假制劣、仿冒侵权违法行为的事实基本查实。
无良造假有三招
据央视报道,在昌黎县,密集分布着众多葡萄酒生产企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近百家。在昌黎县更好酒业公司就有这种出厂价才5块钱一瓶的葡萄酒,当地丘比特葡萄酿酒公司和昌黎韩愈酒业公司也有着几块钱一瓶的低价葡萄酒。
“我这是30一件,合5块钱一瓶。”更好酒业公司的销售经理王敬宇透露葡萄酒如此便宜的秘密,“最低档的不是全汁,我们灌的酒是水多酒汁少,酒汁占大概20%,其他的都是水。 ”
在酒中加水只是葡萄酒造假的第一招。王敬宇对媒体称,酒里酒汁少水多自然便宜,但要当真酒卖,仅仅掺水还不够。从外观到口感,还要用特殊原料调制,“颜色用色素。味嘛,全靠辅料调。 ”
据报道,王敬宇所谓的辅料就是各种添加剂。按照规定葡萄酒必须用100%的葡萄原汁,经过发酵酿造而成。像这种用少量葡萄原汁加水和各种添加剂勾兑出来的葡萄酒,说白了就是假酒。
制造了假酒还需要卖得出、卖得火,对假酒进行包装成了造假的重要一环。为假酒上配备名牌葡萄酒的标签和包装,假酒就能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了。
这些用水、酒精、香精、色素调制出来的假葡萄酒是否会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影响呢?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技术委员会黄卫东教授对媒体表示,这种不规范的生产,会造成生物胺、赭曲霉毒素的超标,引起头疼、心率不正常,甚至致癌。
而就在央视节目播出后的当晚8点钟,央视记者赶到了相关酒厂,发现此时厂内乱成一团,叉车不停地搬运着东西,还有人在现场跑来跑去大声催促,焚烧东西成了整个厂子最急切的事情,现场火光冲天。随后记者进入厂区,火还没灭。厂区内堆放着大量长城葡萄酒商标及用于勾兑葡萄酒的色素。有专家告诉央视记者,这些色素就是造假用的,足够生产1000吨假酒。
对此,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24日,质检总局对媒体表示,质检总局已经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北,督导地方进行查处。
造假已成产业链
市场上发现了假酒,有关部门便紧急行动依法查处,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昌黎的造假葡萄酒居然造出了一条制假造假产业链,这比出现假酒本身更吸引人们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几天前,在距离昌黎县城不到5公里的抚宁县留守营镇凡南彩色包装公司的车间里,机器还在轰鸣,正在印刷假冒的名牌葡萄酒包装和标签。
公司业务员说,他们生产的假酒标在当地供不应求。从各种勾兑原料到假商标、假包装,昌黎县及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造假酒一条龙的完整链条。经过这样的产业链,最终出炉的假葡萄酒经过批发,再销售到零售市场,利润相当惊人。
此外,随着当地葡萄酒造假生意越做越大,一些看似与葡萄酒完全无关的企业,生意也随之火爆起来。邻近昌黎县城的秦皇岛龙山泉酒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白酒和食用酒精。
这个白酒厂的主要客户居然是昌黎县的一些葡萄酒厂。
原来,酒精正是许多葡萄酒厂用来勾兑假酒的原料之一。被造假葡萄酒带火的不仅是白酒厂,还有当地的食品添加剂买卖。
26日,河北省政府对媒体表示,目前,5家被曝葡萄酒企业中野力、嘉华、更好3家企业造假制劣、仿冒侵权违法行为的事实基本查实。已刑事拘留涉案人员6人,封存企业账户16个,冻结资金283.4万元。
昌黎酒业名誉受损
其实,昌黎号称东方的波尔多,是个能出好酒的地方。一进入昌黎境内,205国道沿线就可以看到很多葡萄酒厂。
据报道,1982年,中国第一瓶干红酒就出生在这里。而在拥有“中国干红葡萄酒城”、“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葡萄酒之乡”等一系列荣誉的昌黎,葡萄酒产业一直是其支柱产业之一。
昌黎假葡萄酒遭央视曝光后,不少昌黎人在网上呼吁,昌黎本地乃至整个河北的酒企与相关部门,在行业严查的同时,应该立刻在媒体与网络上展开危机公关,重塑河北红酒形象,不能让几家无良厂商毁了河北红酒的多年基业。
据报道,假酒事件曝光后,当地所有涉农产业都在进行检查。当地网友也在力挺家乡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同时,认为此事曝光并不完全是坏事,只有严肃清理才能让昌黎葡萄酒产业良性发展。
但此事带来的可能后果也令人担忧,因为如果一旦昌黎的葡萄酒业倒下,将有数万人会受到直接影响。
葡萄农们种植的酒葡萄往往是家庭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现在让葡萄农们担心的是明年这一项收入会不会因这件事而受到影响。有人对媒体表示,“我希望尽快弄清真相,都不知道明年开春是不是该拔了葡萄秧种别的。 ”
与此同时,昌黎葡萄酒产业的现状也令人担忧。据报道,在昌黎十里铺乡的葡萄沟,用“家家葡萄、户户酒香”来形容并不为过,但种植酒葡萄却并未给葡萄农带来可观的利益。
“最近这几年栽酒葡萄都是赔本的买卖。 ”葡萄农老马对媒体表示。去年,种了近10年酒葡萄的他砍了13亩赤霞珠改种了普通的玫瑰香,“酒葡萄产量本身就低,前些年一斤酒葡萄能卖到7元,但这两年却是一斤1.5元左右,而市场上的一般食用葡萄在3.5元以上。种酒葡萄是赔本的买卖。 ”和老马一样,很多葡萄农都淘汰了酒葡萄,赤霞珠的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3.6万亩锐降到2009年的1.9万亩。
看来,昌黎除了假酒带来的名誉损害之外,在酒业发展方面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
□本报驻北京特约记者/肖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