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饮料日用品厂家为减轻成本压力使用新手段
深圳商报记者 赵鸿飞
近日,康师傅等部分饮料减量10%的“瘦身”行为被网友指责为“变相顶风涨价”,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昨天走访我市部分超市后发现,与康师傅类似的“不加价却减量”的隐性涨价方式成了行业“潜规则”。
“瘦身”现象很普遍
记者昨天走访沃尔玛、华润、百佳等大型超市后发现,变相涨价已成了消费品行业的普遍现象。面对成本增加,“瘦身”、“减料”但价格不变等手段,成了时下一些饮料、日用品厂家减轻成本压力的新手段。
记者在我市各超市看到,康师傅每日C系列产品橙汁、红葡萄、水晶葡萄等已经更换了新包装。换装之后,每瓶容量由原来的500毫升减为450毫升。
这种“瘦身”现象已经波及到了很多消费品领域。在岁宝景田店超市饮料专柜,记者仔细找了一遍,发现各种品牌的饮料都减少到了330毫升。记者想找过去买过的355毫升的饮料,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所有的听装饮料的规格都统一减少到了330毫升。
在各超市的啤酒专柜,记者发现,大部分瓶装啤酒产品的外包装都在550毫升至600毫升之间。640毫升装的啤酒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市场了。某些品牌的薯片已由120克罐装悄悄变身为110克罐装。
一些品牌小包装的洗衣粉由300克换成280克、250克包装,但价格基本维持不变。除改换包装规格外,推出高价的新品、价格较贵的赠品等都是消费品隐性涨价的新方式。
比如一种品牌的洗手液,单独销售500毫升的价格在10元左右。该品牌还推出了一种优惠装,是一种500毫升的与小包装的儿童洗手液捆绑销售,价格就升到了20元左右,但儿童洗手液的规格仅为250毫升。
消费者感觉很受伤
记者昨天在岁宝景田店超市随机采访了几位顾客,采访中记者发现,消费品的悄悄“瘦身”并没有引起大多数消费者的注意。
消费者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购物时都只是关心价格和生产日期,重量减轻自己还真是没太注意。”
大部分消费者都表示,消费品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就涨价了,让人心里很不舒服。消费者林女士告诉记者,如果考虑到企业的运营成本,涨价是可以理解,这种变相的涨价行为让人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涨价不违法但要警惕价格同盟
广东普罗米修律师所陈群律师认为,商品价格包括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价三种,属于市场定价的根据市场和成本变化情况,企业自己决定提价,是不违背价格法的。
东方金源律师所金焰律师认为,“隐性涨价并不违法价格法。”金焰认为,由于是个别涨价行为,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会得到自动调节。一家涨价了,但是同类企业不涨价,消费者自然会减少购买这家涨价企业的产品。时间一久,这家企业的价格便也会降低,市场价格自然渐渐趋于平稳。
金焰认为,关键是要检查销售价格是否超过成本的涨幅,若价格一直过高,价格部门应采取措施,加以有效引导。金焰律师认为,主管部门还应该查清这种隐性涨价行为是否存在串通涨价行为,警惕个别企业形成价格同盟形成联合限制竞争行为。金律师说,价格同盟就其性质而言就是不正当竞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