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阿拉伯神话命名的电子商务网站并未成为阿拉伯商人的庇护者。过去三年里,26岁的沙特阿拉伯个体代理商艾哈拉姆·卡西姆(Ahlam Qasem)被阿里巴巴网上供应商骗了四次。
“那个时候外国商家似乎都很信任阿里巴巴这个国际交易平台,但现在这么多外国买家被欺诈的事情发生后,我们对它失去了信心。”卡西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阿里巴巴公告显示,过去的两年里,阿里巴巴网站共有2326名中国供应商涉嫌欺诈国际买家,近100名员工参与合谋。至于有多少国际买家遭其所害,目前还没有确切数字。
尽管阿里巴巴勇敢地自爆家丑,及时换下B2B公司原CEO卫哲,并承诺赔偿,但诚信重建所要做的比已经做的更加艰难。
“金牌供应商”也靠不住
吃一堑长一智,有过前面遭欺诈经历后,卡西姆提醒自己不要再轻易相信供应商的说辞。卡西姆剩下的评判信任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为连续三年的“金牌供应商”。当卡西姆被阿里巴巴网一家三年“金牌供应商”欺诈后,这最后的信任也丧失殆尽。
2010年5月,卡西姆向一家三年“金牌供应商”订购了两部手机,但最后只收到一部。DHL按照快递重量向卡西姆确认所发货物的确只有一部。带着充分的证据,卡西姆找卖家讨说法。
“但该卖家耍赖坚持称自己发出两部,拒绝退钱给我也拒绝再发一部手机。” 卡西姆愤愤不平地说,“这样没诚信的商户如何能成为‘金牌供应商’呢?”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阿里巴巴平台披露出来的网络欺诈案比一般的网络欺诈更为恶劣的地方在于,欺诈方披着阿里巴巴“金牌供应商”的合法外衣行骗,不但轻易骗取了被欺诈者的信任,同时也极大损害了阿里巴巴的品牌。
所谓“金牌供应商”是阿里巴巴网推出的高级会员,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的年会费。获得这些资质证明这些供应商是通过阿里巴巴网指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值得信赖”的。
但这些涉嫌欺诈的“金牌供应商”如何能鱼目混珠混进这个高级会员阵营的?网上交易保障中心首席运营官乔聪军认为:“一方面是追求数量放松了质量,资质审核流于形式,把关尺度不严;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个别销售代理渠道与欺诈分子内外勾结,直接混过了认证环节。”
2008年11月,正值全球经济危机,阿里巴巴为了进一步吸引中小企业厂商,获得更高的市场渗透率,推出了入门级会员服务“金牌供应商”“出口通版”,定价为每年1.98万元人民币。而之前的“金牌供应商”会员服务收费为每年4.98万元人民币。
这一低价、低门槛的策略立竿见影,在2008年阿里巴巴的财报中显示,当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就破纪录地新增了12192名“金牌供应商”客户。低价战略的低门槛准入制为骗子创造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