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医疗健康 >

探讨中医养生乱象:中医养生是科学不是玄学(图)

时间:2010-10-18 13:51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
  

    不少中药铺已淘汰了置放药材的传统木柜,采用容易消毒的不锈钢柜台。(图片来源:西安晚报)

  核心提示

  随着养生市场的迅速发展,不少休闲会所、洗浴店、美容机构等纷纷假中医之名,推出各种保健项目招揽生意。然而,专业的中医大夫却对此持保留态度,还中医本来面目的呼声在业界越来越高。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大的社会需求下,中医养生保健市场如何在被扭曲的理解下突出重围,成为引人深思的问题。

  10月13日,在西安图书大厦的一排书架前,一位年轻人拿着一本在网上炙手可热的养生类书籍翻看着。他叫李昀,刚从大学的中医专业毕业不久。具有专业背景的他,对书上的一些理论持保留态度,“如果读者不清楚自己的体质,而乱用书上介绍的方法,这样的养生会给传统的中医抹黑。”

  产业潜力  

  隐藏6000亿至8000亿元巨大商机

  李昀身后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养生类书籍,诸如《中医养生》《养生的智慧》《用中医体质养生》《从头到脚说健康》《一日养生法》和《五代中医救命养生帖》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

  在一种近乎全民关注养生的大背景下,类似书籍带来的经济利益让作者、出版商、书商等都赚得盆满钵满。养生书籍的热销不仅出现在街头的书店中,在各类购物网站上也一直雄踞书籍类销售前几名。记者在以卖书出名的卓越网和当当网上搜索了一下,只要输入“养生”二字,前者的结果是5146条,后者为3273条。这些客观数字的背后,潜伏着养生带动的巨大产业链。

  卫生部曾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传承与养生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上,直指我国健康产业(包括保健产业、医药产业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普遍超过15%,如果按这个比例核算,中国健康产业未来的市场容量最保守估计也将有6000亿元~8000亿元的市场潜力。

  荧屏上,一对卡通老人不间断地变化服饰和姿势广告,已经众多电视观众熟知。据了解,正是这两个虚拟老人代言的产品,将巨人集团和史玉柱推向事业的又一个顶峰,该产品也变成了保健品市场上销售业绩独领风骚的强者。

  面对如此诱人的巨大蛋糕,精明的商家一定会想尽办法分得一杯羹。于是,历尽千年淬炼、口碑极好的中医就成为许多商家新的市场开拓点。从“太医”刘弘章、“排毒教父”林光常,到“绿豆名医”张悟本、“神仙道长”李一等人曾经的极度风光,都不难看出养生这个产业链背后蕴含的巨大经济利益。

  鲜有培训

  很多“养生”实际成为一种折腾

  在城区一家稍有规模的美容美体机构,记者发现,这里的服务项目既有传统的面部护理,也有时下最为流行的养生保健项目,如刮痧、推拿按摩,以及被标榜得神乎其神的“中医经络疏通”,将这个美容会所包装成为一个中医味十足的养生会馆。

  “真能让体质变好吗,美容师都是专业的吗?”“当然,我们的美容师都是很有经验的。只要坚持在我们店做几个疗程,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为证明保健养生的效果好、口碑佳,美容师兼前台接待的工作人员拿出厚厚一摞会员名单给记者看,“这些都是我们的顾客,看看,说不定还有您的同事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从事养生保健行业已有5年,起初也是什么都不懂,通过边学边做,现在,刮痧、按摩、足疗等已不在话下。闲暇时,她们都会在休息室,拿着绘有人体穴位的模型练习手法。

  对于记者有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提问,这位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明确回答。一位曾在美容院干过的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很多所谓的按摩师、刮痧师等,几乎都没学过专业的中医知识。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就是观摩“前辈”的手法,再“自学成才”。实际的操作经验,大多都通过为客人服务来积累。

  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西安中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林海认为,拔罐、刮痧、经络按摩等本属医疗活动,不能乱来,从业人员须在医学诊断的基础上来决定对病人采用何种保健手法。“自学成才”的保健人员,只是学了些穴位知识和基本手法,不可能检查出病人有哪些疾病。他表示,“中医讲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未病’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养生。中医技法看你怎么用,普通的拔罐和刮痧在养生的过程中有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就像同一味药不同的搭配有时可以治病,有时就只能预防,也就是我们说的养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不可能掌握中医三因(因人因时因地)治宜和循经取穴的真谛。如果违背了这一点,所有的治疗都只能叫做折腾。”

  盲目神化

  中医养生是科学不是玄学

  在网上把“养生”两个字百度一下,只需0.059秒,就会产生100000000条相关检索记录。从让人看得发晕的“0”上,足可反映大家对养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近几年,街边巷尾,写有拔罐、刮痧、按摩等字样的大小养生保健馆,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小南门外不足20米的街道上,每天都会有五六个自称会中医按摩的人,坐在路边等待顾客的光临,他们无一不在招牌上写着“中医按摩”的字样,有人甚至还挂着按摩师的“资格证”。熙来攘往的顾客群似乎告诉人们,中医的老行当似乎从“幕后”回到了现实的舞台,并被各种年龄层面的人坦然接受。

  对此,40多岁的西安市民李平桦说:“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了,大家就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来打理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男士琢磨如何延年益寿,女士研究怎样常驻青春。这种心态下的养生追求,其实就是一种凌驾于物质之上的精神追求。”

  中医养生热潮的兴起,是由当前人们的社会和文化需求导致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注定了健康养生的话题,会成为主流话题。加之“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现状,阻挡了不少人进一步求医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人便将保健养生看得尤为重要。中医提倡“治未病”的理念,主张把看病时机前移,以预防为主,自然受到推崇。

  林海认为,这几年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下,有的老百姓已将中医养生盲目神化。中医不是万能的,它是科学的。比如说,绿豆性凉,清热泻毒,胃寒患者,当非所宜。再比如说,张悟本书里说脚踩绿豆对人身体好,那此时的绿豆和鹅卵石的功能是一模一样的,关键不在踩了什么,而是踩这些东西的时候触碰到了你脚底的穴位,带来相应经络反应,这和足底按摩是一个道理。一个中医大夫常用的药有40~50味,不同的药味剂量配伍就会产生不同效果。中医最难之处就在这里,排列组合的方式太多了,功效也就不一样了。

  “中医是科学不是玄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还是交给医生来做,把快乐和健康留给自己。至于那些说得神乎其神的养生书籍,买的时候还是慎重为好,如果确实想买,建议买些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书籍比较好。养生还是到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去咨询医生,不要自己在家里闷着头‘学习实践’,这样可能适得其反。”林海说。

  现状纠结

  探索中前行期待客观认知

  与养生保健市场的火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潜心学习中医的人并不多。中医学专业出身的李昀说,“现在学中医的人远没有学西医的多,因为中医的学习周期长,一个成熟的中医大夫的学习周期,平均要比西医大夫长2~3年,学了中医专业还能在临床一线继续从事中医的人更少。”

  中医行业“正规军”的后继乏力,导致不少人盲目热捧“传说中的名人”。以西安市为例,以西医为主要诊治手段的医院有几十家,而以中医主打的医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老百姓对中医空前的热衷和严重供需不平衡的局面,使得民间游医和私人诊所正在成为传承“国医”的主力。

  谙熟中医医道的林海说,“中医号脉和看舌头是个表面现象,很多人认为中医好不好就看大夫号脉准不准,这种看法将中医推上一个绝路。我工作20多年,只要一搭脉也能给你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但仅凭号脉就断言病情,把号脉神话了,有时甚至会误导病人。我是搞神经科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脑子里长没长瘤子,仅凭号脉是绝对号不出来的。现在我们讲究一个循证医学,但中医目前还没有标准。正因为没有标准,一旦大夫看好了一个或者几个疑难杂症病人,效果就会通过病人口口相传,在传递过程中也许就将中医的作用神话了。”

  但无论如何,中医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今年6月,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该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公开表示,中国只有6.48%的居民具有健康素养,所以才有很多人盲目相信社会上不科学的所谓养生保健信息。

  林海认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受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特别深,和中国古代的哲学关系非常密切。到底是中医万能还是中医无能?一直是一个让人很纠结的问题,纠结的原因是病灶没有找对。这几年,关于中医评判的第三股力量太少,能客观对待中医的人太少。中医养生产业,正在崎岖中摸索前进之路。

  新闻链接

  中医养生重在预防疾病

  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中医养生有食养、药养、针灸、按摩、气功等丰富多样的技术和方法。

  古人认为养生之法莫如养性,养性之法莫如养精;精充可以化气,气盛可以全神;神全则阴阳平和,脏腑协调,气血畅达,从而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中医学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质与功能活动概括为精、气、神,认为这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早在两三千年前,《周易》《黄帝内经》《老子》等著作中已经有一套很完整的养生原理,值得后人不断探索、研究。( 文/记者张佳 实习生冯慧 图/记者谢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