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接受脊椎手术的病人,却可能因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而猝死;一个乳腺癌患者,因为对目前常用的抗癌药物不敏感,可能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个性化医疗”的实践,有望彻底告别这样的悲剧。9日在长召开的2010年转化医学与个性化医疗国际学术会议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向大众展示了“个性化医疗”的美好前景:为每个个体提供预防、治疗的最优化方案,降低社会总体医疗成本。
个体化用药率先在湘试水
“全世界每年死亡的患者中,有1/3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说,这是由传统的给药方式造成的,医生没有考虑人的个体差异,而是“千人一药,千人一量”。
周宏灏提出以人的基因为导向“量体裁衣”,实行差异化用药。2004年,个体化药物治疗咨询中心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成立,在我国率先启动了基因导向个体化药物治疗。目前,已为1万余病人提供了个性化用药服务。
周宏灏院士表示,个性化用药将最大程度降低社会总体医疗成本。
误诊认定标准将更加严苛
美国德克萨斯州百年医疗中心内科部主任王波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名患者需要接受脊椎手术,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却不料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后导致肺栓塞而猝死。原来,这名病人是一名高凝状态的病人。“从目前的医学标准来看,这不算误诊。但从个性化医疗的角度来讲,这就是误诊。”
王波表示,个性化医疗这种“量体裁衣”式的治疗方式,可以使误诊率大大降低。通过对每个个体实施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观察,同时结合心理、家庭等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优化,可以为个体的每一种需要提供最佳的方案,尽可能地预防疾病,发生疾病时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基因测序有望成例行程序
伴随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突飞猛进,个性化医疗已逐渐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在发病前人们就可以干预、预防这些疾病了。
据周宏灏介绍,刚刚成立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有望很快为大众提供这一服务。该检验所将计划首先从恶性肿瘤的预防着手,健康人群只需要采几毫升血,便可以检测出将来罹患恶性肿瘤、甚至是哪一种恶性肿瘤的风险。依据检测结果,专家将给受检者提供健康指导,避免诱发恶性肿瘤的高危因素,尽最大可能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
(责任编辑: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