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又给消费者添堵。日前,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六次年会上,理事长宋昆冈表示,必须实施行业升级改造,全面提升行业素质,才能使乳制品行业走上科学发展道路,消除行业“恶名”。这一表态,不失为明智、适时的自我救赎。
除了企业自我救赎,更需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乳制品行业迅速扩张,险象环生、劣迹频现,宋昆冈总结为“散、乱、无序已经成为乳业的突出特点”,高指标、超常规、以速度求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畸形的一大原因。基于此,职能部门必须主动介入,积极监管。
近日有媒体报道,除青海民和县“东垣问题乳粉案件”外,河北、山西、天津等地也清查出问题乳粉,目前各地正对所有乳品和含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持续排查。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20日,共计发现涉案问题乳粉103.44吨,这无疑给公众的健康安全带来威胁。犹记得相关部门曾信誓旦旦地坚称,除极少量作为司法证据保存等特殊需要外,问题乳粉已全部采取高温焚烧、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等方式予以销毁,未发现流入市场。
此前,一些地方已经查处了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这些问题奶粉、乳制品,都使用了2008年未销毁的问题奶粉做原料。如今,各地又查出百余吨问题奶粉,足以说明监管现状堪忧。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称,“一些地区整顿工作任务、目标和责任尚未落实,整顿效果不牢固,食品安全案件还时有发生”。惟有依法严惩监管不力的人员,才能长记性,才会主动监管,将之常态化。
早在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九局(部)下发通知,要求工商、质检、商务、工业主管、财政、公安、环保、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协作配合,做好不合格奶制品退货退款和召回、销毁等工作。很显然,一纸通知虽然不无雷霆决心,但并未掷地有声,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执行,或者只是蜻蜓点水、浮皮潦草。《食品安全召回规定》明确规定:应当销毁的食品,应当及时予以销毁。如果各地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地毯式的排查,一旦发现,及时销毁,问题奶粉何以能苟延残喘至今?
一个行业要发展壮大不容易,猝然倒下很容易。中国乳业要重塑消费者信心,亟须消除信任危机和监管危机。要实现此愿景,除了企业自我救赎,还需职能部门恪尽职守、监管到位。
(责任编辑: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