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1300%的惊人利润率让原来默默无闻的芦笋片一夜之间成了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明星药品。这样一条让人瞠目的利益链条背后,又潜伏着什么样的监管问题呢?记者通过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发现中间存在着诸多环节的监管缺失。
天价芦笋片究竟有没有上市的必要
芦笋片是2002年成为国药准字药品进入市场的,由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家生产。其主要成分就是从鲜芦笋中提取的一些物质,说明书表明是用于癌症的辅助性治疗,可以缓解化疗后的“口干舌燥、食欲不振”等。但据有关部门调查发现,芦笋片上市8年以来销路一直很差,直到近期也只集中在湖南、四川等少数省份,绝大部分地区甚至从未中标销售过。每年的销售量也只能勉强维持在100件左右。临床接受程度如此之低,使用数量如此之有限,从一个侧面反映其对于癌症治疗价值有多大。究竟有没有必要批准上市这样的“新药”,是否应该打上一个问号呢?
招标采购到底能不能把价格给降下来
据有关人士透露,芦笋片只是在湖南省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由湖南省物价局定价。在其他地区都属于市场调节,由企业自主定价。为降低虚高药价,近年来各地都在开展招标采购,只有经过集中招标采购才能最终进入医院销售。湖南方面曾说,芦笋片在湖南属于违规挂网销售。但在其他符合规定的招标采购中,记者发现中标价格同样高得惊人,其中黑龙江、湖北、河南的中标价格分别是160元、133元和107元。这说明招标采购对这些由企业自主确定的高价也没有多大作用。厂家与医院勾结在一起,仍然可以轻易绕过招标采购虚高定价。各地的药品招标采购机构是否也没有真正尽到职责?
芦笋片凭什么进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业内人士介绍,药品上市几年后,厂家一般都要争取进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扩大市场。芦笋片在其他各省均没有进入医保,所以价格都由企业自己决定。而这样一个价格虚高的药品,在经济水平并不太发达的湖南却早在几年前就进入了医保报销范围。不知道选择这样一个品种进入医保,是否经过了经济性的评价呢?恐怕没有,这又是一个环节的监管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