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造假钻了“药食同源”的空子?
阿胶造假案近日引发了新一轮滋补品质量危机。除了暴利驱动,高端市场消费激增,而名贵食补原料供应紧缺,也是滋生造假的重要原因。
猖獗造假并不意外
6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个别企业以牛皮、马皮下脚料等劣质材料冒充驴皮制作伪劣阿胶的内幕,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然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却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感到意外,阿胶不是一个企业的,它是行业的,现在大家都在从事这个产业,一些小企业存在不规范投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情况,玷污了阿胶品牌。”早在2009年4月,张伯礼在山东调研时,就对东阿县很多小企业生产阿胶甚是担忧。而此次事件让他的这种担忧变成了现实。
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唯一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介绍,阿胶生产造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些年,由于利益驱使,假冒劣质阿胶小厂如雨后春笋般递增。
相关数据显示,仅2008年至今,山东、河北、沈阳、河南等地即查处产品造假窝点40余个,假阿胶近3000吨,查处假冒侵权案件总金额3000余万元。
原料紧缺价格高昂
为什么一些不法厂家对阿胶造假一直趋之若鹜呢?原因很简单:原料驴皮资源紧缺,价格高昂。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阿胶市场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一方面,随着阿胶滋补养颜、调节亚健康的功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以及制作滋补剂膏的流行,阿胶市场需求大增,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阿胶的主要原料驴皮资源遇到前所未有的短缺,由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我国家驴的存栏量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驴皮的价格日益攀升。而牛皮、马皮等下脚料的价格是每吨2300元左右,相差几十倍。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透露,目前仅东阿阿胶在全国建立了13个养驴基地,并总体上控制了我国90%的驴皮资源。
因此,其他企业想以较低成本在阿胶市场分一杯羹的话,就只能动歪脑筋“为无米之炊”了。
“药食同源”存漏洞
国家科技部国家秘密技术中医中药审查专家、SFDA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金世元透露,有些阿胶制品是食品,不属药监部门监管;而正因为是食品,质监部门不管其疗效,不过问到底用的是驴皮还是马皮、杂皮。造假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一监管上的漏洞。
据记者了解,卫生部此前公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中,对药食同源物品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就有阿胶。而从目前出现的阿胶乱象中不难看出,一些造假企业正是打着药食同源的幌子,行阿胶造假售假之实。
张伯礼指出,目前出现的产业乱象与产业门槛过低不无关系,我国驴皮资源紧缺,更应该按标准生产,不能粗制滥造。“阿胶行业标准提高后,那些不达标的企业也应该退出这个行业。”
“应该向政府及相关部门建议,强化阿胶质量控制体系,提高包括重金属残留、专属性的DNA鉴别等在内的产业标准,进而使企业标准提升到国家标准。这对阿胶行业是一件好事,对主流企业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随着行业门槛的提高,必然会使一部分小企业退出这一领域,最后给主流企业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张伯礼说。
真伪鉴定法申报国标
假劣阿胶不但对治病无效,还会影响身体健康。但采访中,不少消费者都反映并不清楚如何辨别真假阿胶,就连常年买阿胶的行家谢阿姨也说:“单看外观确实非常难辨。我自己的土方法是闻味儿、看颜色。”据介绍,真阿胶气味很淡,而假阿胶为了掩盖腐皮和其他动物的体味,往往加了香料,味道较重;真阿胶颜色黑中带棕,太黑或太黄的阿胶都要小心。
不过,今后消费者也许可以省心了。记者获悉,东阿阿胶与华东理工大、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明了特征性DNA和特征肽两种阿胶成品真伪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地区分阿胶及其它动物胶类。目前这一方法正申请列入国家标准。
“对阿胶生产企业,只要发现造假,应立即勒令停产;再发现,应吊销产品生产文号。”张伯礼呼吁,政府要维护品牌企业、品牌产品,改变行业小、散、乱、差的情况,提高产业集中度,以科研带动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更好地服务大众。
南方日报记者 周照
通讯员 吴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