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普通人站了出来,汇集成网络扫黄的群防体系;“九部门”聚合,凸显政府网络扫黄的决心及力度 冯云是一个14岁男孩的母亲,有一次帮儿子从网上下载数学题,突然蹦出的黄色图片,让她都脸红。“网上找中学生的学习资料,都能看见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实在太过分了!”她说。 看到“妈妈评审团”在网上招募志愿者,这名外企主管毫不犹豫报了名。“把妈妈们组织起来,面对网上不良信息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2010年初成立的妈妈评审团,60名正式成员对互联网上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进行举报、评审、形成处置意见,反映给相关管理部门,并监督评审结果的执行。
“这是国际通行的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建立评审团的主要提议人,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说,“网上一些信息到底是否有害,广大未成年人的家长会提供一个道德民意的标准。”
评审团的另一位成员、一位5岁孩子的妈妈则把网络扫黄称之为“家长在2010年看到的最大快人心的好事之一”。
“2009年底开始的这轮网络扫黄,工作机制、工作力度、工作方法等等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局长李伍峰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访问时谈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聚集监管和打击合力、提供强力的司法保障、创新运用技术手段、激发行业自律、从“源头”打击等,既是这轮专项行动的特点,也是收获“力度大、效果好”成果的原因。他说,截至2010年10月,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删除网上各类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3.5亿条,封堵、关闭淫秽色情网站6万多个。
顺应民意:一天两万件举报
2009年12月4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联合工信部所属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公安部所属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全国“扫黄打非”办举报中心联合发布了《举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奖励办法》。
这场新的网络扫黄行动,立即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呼应。有奖举报通知发出的第二天,举报中心就收到了近两万件对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举报,是平日的十多倍。
“前天中午女儿刚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就冲着我说:‘爸爸,我同桌说他用手机在看黄网。’我当时心里‘咯噔’一跳,差点儿没从椅子上摔下来,才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就看黄网希望借你们通过新闻媒体呼吁家长重视。”一位家长在举报信中这样写道。
“2009年12月4日以来,中心共收到网上举报、电话举报、邮件举报等途径的各类举报474147件次,日均举报量1089件次,其中淫秽色情信息占了2/3。”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执政者的决策与民众的愿望汇流,必定形成巨大的社会动能。网络扫黄引起的社会反响之大,就让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仲伟宁深有感触。去年年底《焦点访谈》播出了“聚焦手机网络色情”系列节目,吸引了上千万观众,创下相当高的收视率。
“其实,以前不太关注这件事,可做完节目以后,真的发现未成年人接触网络色情的现象太普遍了。”仲伟宁回忆说,一些学校师生告诉他,许多中学生在用手机上黄色网站,还相互间传递交流。
一个不满14岁的女生怀孕了,家长在她手机里发现了存储着的大量不堪入目的淫秽图片。仲伟宁和同事制作的节目提到这个案例。“淫秽色情信息带给未成年人的影响和伤害,是成人世界难以想象的。”他说,节目播出后,不少家长给电视台打来电话,提供网络扫黄的线索。央视网论坛保存的相关视频节目后面留了众多呼吁整治黄色网站的跟帖。
“此前不是没有网络扫黄的声音,但未能汇成如今的滔滔洪流。”姚克枫是一名律师,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爸爸,“一些网站打擦边球,经常弹出暴露图片和挑逗文字来吸引眼球、增加流量,家长相当反感,但不知道怎么办。”他说。
姚克枫现在成了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的网络监督志愿者,专门向协会投诉涉黄信息。他说,自己的“同事”来自各行各业,“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互联网上兴起文明之风。今年以来不少大型网站更干净了,他们应该感受到民间舆论的压力。”
“那些在网上传播色情的人们,也想想你们自己的孩子吧!”“妈妈评审团”一位成员在呐喊。
妈妈们的身后,还有数百名后备志愿者和数以千计的网络监督志愿者。网上网下,越来越多普通人站了出来,汇集成网络扫黄的群防体系——后者给每个人以力量:对网络“色情毒品”大声说不。
“有奖举报和舆论监督,既是回应群众对扫清网络黄毒的要求,更是为了调动整个社会力量参与。”李伍峰说,仅靠政府部门进行网络扫黄,效果肯定是有限的,社会共治、多管齐下,成效就将是一种无限的、可持续的成果,一定要“建立一种更长效性的政府工作机制、更长效的社会共管机制。”
凝聚监管:集合社会正向力量
北京朝内大街225号大院,早先是外交部所在地,现在国务院新闻办在这里办公。
国新办,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传播淫秽色情专项行动的总协调部门。官方的概念变成民间的说法,就是“网络扫黄‘风暴’的策源地”。
相比之下,互联网是新事物,如何促其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管理,都是全新课题。过去互联网管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可监管上还是遇到很多难题。实践总会给出解难的答案。近年来,各部门监管权限的界定和整合趋势就显得清晰起来。
本刊记者了解到,在这一轮网络扫黄专项行动的任务分工中,国新办牵头和负责总体协调,并具体负责对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搜索引擎网站及其WAP子站上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进行清理整治;工信部负责监管运营商和服务商;公安部负责打击违法犯罪;文化部负责网吧、网游和网络动漫;广电总局负责网络视听节目;新闻出版总署负责网络出版和网络文学;“扫黄打非”办负责把专项行动纳入自身重点工作,等等。
这样的分工协作,在互联网研究者看来,是为了避免网络扫黄局限于“一阵风”的“运动式思维”,旨在建立健全防范和查处的长效管理机制。
多部门联合开展网络扫黄专项行动也不只一次。数次打击行动之后,牵头单位更清楚了应当调动哪些力量和怎样聚合起这些力量。而在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展开的网络扫黄专项行动发起成员单位中,人们发现新添了国资委,因为它是中移动等几大国有电信运营商的“家长”——出资人。这一看似并不大的变化,却标志着在网络监管认识上的大飞跃。“电信运营商履行社会责任,是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大企业所必备的素质。有了他们的‘家长’直接参加到监管工作中,效果就会更好。”国新办网络局综合处处长高剑云说。
协调力量,确保这场网络扫黄的战役打得有力有效,是国新办工作的“重头戏”。去年年底,国新办牵头将四大举报中心业务整合起来,并将举报方式广而告之。现在,“向任何一家举报中心投诉,信息都会汇总给相应监管部门。”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
散落在社会之中的各种正向力量,不断受到重视,并被集合起来。在成立于2004年的网络媒体协会,资深网络媒体人士已加入了管理层,取代了过去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人员。妈妈评审团、网络监督志愿者,都是这家中介组织发动社会监督力量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