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网络服务 >

大公报:一些政府网站沦为摆设源于权力傲慢

时间:2010-06-09 22: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中新网6月9日电 香港《大公报》9日刊文说,互联网在满足公众知情要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成绩不容抹杀。而一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却陷入“有电无政”的尴尬局面,一些政府网站沦为花瓶和摆设,原因还在于权力傲慢,在于政府部门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管制思维。电子政务不仅仅是要政府办公提供数字平台,更重要的应是真正建成政府与民众沟通桥梁。

  文章摘编如下:
  8日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指出,互联网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全面启动“政府上网工程”,截至2009年底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4.5万多个,电子政务建设有效提高了各级政府工作效率和政务公开水平。互联网在满足公众知情要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这方面的成绩不容抹杀。
  但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却陷入“有电无政”的尴尬局面,意即虽然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建设了政府门户网站和信息平台,却在上面看不到应有的政务内容和官民互动,徒具形式。
  中国社科院一份有关地方政府透明度的报告称,对43个省会城市和较大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调查发现,半数以上不及格,栏目空置、提供信息陈旧错误,甚至联系电话、电邮地址都是错的。大城市尚且如此,其它中小城市可想而知。
  这些问题的发生,当然不是技术和资金层面缺乏支持。一些政府网站沦为花瓶和摆设,原因其实还在于权力的傲慢,在于政府部门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管制思维,尚未树立起打造服务型政府、阳光政府的理念。
  近几年来,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发生了巨大而急速的变化,互联网不仅是一个信息平台和交流工具,更催生了网络民意和网上问政的勃兴。因为有互联网,周久耕、韩峰、逯军等一大批贪官、昏官、庸官倒下了;因为有互联网,赵作海、邓玉娇等一批公民的权利和正义得到伸张。
  然而在这些事件中,往往是一些民间网站甚至是很不起眼的小论坛,扮演了重要角色。不少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的门户网站,往往严重滞后甚至自始至终是旁观者。这不能不说是电子政务的悲哀。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要政府办公提供数字平台,更重要的应该是真正建成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而且不仅仅是发布政府信息的告示牌,更应该是反馈民众意见的回音壁。这种新型的官民关系,才是电子政务的应有之义。(马浩亮)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