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的网购遭遇假货当道困局
专家称,从立法上破题是治本之策
网络购物,一只摆放在中国近4亿网民面前的潘多拉魔盒。
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当传统的零售百货业在经历金融风暴后重振旗鼓时,网购行业正不断刷新纪录。就拿淘宝网来说吧,2008年交易额就达千万亿元,今年黄金周期间的日交易额直逼香港零售总额。
今年发布的《2008年度网购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年交易额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128.5%。2008年,中国网购注册用户达1.2亿,同比增长185%;人均网购金额超1600元,比2007年增加582元。
无数人将电子商务称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然而,在越来越多网友网购成瘾、网购市场急剧膨胀的背后,因为网购无票据、假货认证难等问题,上当的消费者往往陷入维权无力的困境之中。网上假货泛滥、诚信缺失、维权艰辛等等不断上演。
案例:一位网购达人的维权之路
两个月前,杭州一家外贸公司的员工张颖在一家网上电子商城看到一款心仪的手机,标价为800元,比市场价低了近400元,但是没有发票、收据。卖家答应保修一年,如有问题可以寄给卖家,3个月内运费各出一半,3个月后运费由买家承担。
“当时我就想,反正比市场价便宜许多,真要坏了,加上运费也比在实体店买便宜。”张颖一时心动,便买下手机,谁知新手机没用几天,突然出现按键失灵问题。随后,她便与卖家取得联系,双方同意各出一半运费,寄回卖家维修。然而,同样的问题在维修后20天左右又出现了。一个比较“懂行”的朋友看过张颖的手机后,告诉她说:“这是假货。”
她决定要向卖家讨个说法,但卖家坚称自己所卖的手机是正品,“你说是假货,那你提供鉴定证明”。张颖懵了,上哪儿开鉴定证明?她查了一下,该手机的正规生产厂家在外地,如果要去鉴定手机,成本太高。而这一手机品牌在杭州的专卖店告诉他:“你的手机不是在我们这儿买的,我们不能给你提供鉴定证明。”
张颖咨询律师,律师让她提供发票。由于没有发票,张颖奔走了1个月,光电话费和交通费就花了上百元,可还是没法维权。
剖析:网购的隐蔽性是假货的温床
一直以来,网上交易市场的售假行为从未中断,假货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国网购市场的第一大毒瘤。
最近,新浪网发起的一项关于网购假货的主题调查显示,21493名新浪网友中,74.9%的网友称曾在网上买到过假货,83.6%的网友表示对目前打击网络假货的力度不满意。从被举报商品来看,服装、饰品类商品占了整个投诉量的50%左右,其次为家居、手机、3C数码类目,约各占15%,其他举报商品还涉及化妆品、鞋类等。
此外,很多网络运营商也被网络假货困扰着,就连当当网总裁李国庆也曾指出,在过去两年,假货交易一度占据C2C网站总交易量的七成左右。
“现在网店都没有工商注册的,我觉得假货横行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网上商城处于监管真空状态。”曾有上当经历的市民陈小姐这样说。
“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在近两年取得了爆发式增长,不过网购市场非真实性、隐蔽性等特点,为假货提供了天然的温床,网购市场的繁荣也极大地增强了网上假货的渗透性。”杭州一家位C2C网站的负责人人陶先生这样对记者说。
疑问:“探路”式打假受网友质疑
假货横行,曾逼出了一些网络打假团。今年11月,一个民间网络打假团在上海成立,成为国内“民间探路”式网络打假的先行者。
记者在打假团网站上看到,每天的进展都写得密密麻麻,像一本详细的流水账。但记者细读发现,内容全部是和哪些专家研讨、哪些网络机构欣然加入、接听了多少个消费者投诉来电、整理了多少个投诉案例,而具体的打假实战,至今仍是零。
不少网民对这种光吆喝不动手的做法提出质疑。“打假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首先要收集足够多的消费者投诉案例和证据,如打开货物时有没有录像、支付时是否保留凭证,就连聊天记录都要找公证处公正。”对于指责声,打假团团长黄相如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这样回应。
又有网民质疑,既然扛着帮助企业上网打假的大旗,那打假团又取得多少企业的授权了?黄相如表示,已经签约的企业肯定有,但由于全部是上市公司,按协议他必须保密,以免维权官司开打对企业股价造成影响。
出路:谁应挑起电子商务诚信责任?
作为消费者,自然是希望能有一个良性、干净的电子商务平台。今年11月18日,淘宝网继重拳打击外部炒作信用黑色产业链后,又高调宣布宣布将拿出1亿元来支持打假行动和建立网购保障。
淘宝网负责人表示,在新一轮打假运动中,淘宝网将整合网络消费市场的参与方、网络消费平台的搭建者、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等多方力量,形成一致性的维权团队,共同推动消费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
根据工商部门披露的信息,网上假货的来源,一部分已形成包装、生产、销售等产业链,而且屡打不禁。另一部分甚至是有些批发商把外国过期的化妆品拿到内地后,重新包装,充当进口正品售卖。
“只要有利益在,网络售假现象就会存在,这些都涉及违法,不是民间打假团所能把关和惩罚的。实际上,单靠企业力量,不足以标本兼治,要真正打击网络售假,呼吁立法是根本。”杭州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郑律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