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完成400余项食品卫生标准建立覆盖8.3亿人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日前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卫生部结合自身实际,重点从四个方面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开展食品专项整治工作。据毛群安介绍,2006年,全国卫生部门针对食品卫生许可、农村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儿童食品、餐饮业、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学校及建筑工地食堂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顿治理工作,共查处涉嫌非法食品生产经营案件111226起,移送司法处理案件82起,吊销卫生许可证1444个,取缔无证生产经营29571户,销毁不合格产品1741吨,货值1525万元。
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监督检查各类餐饮单位和学校集体食堂146465个,检查出存在问题的单位42461家,采取行政处罚8352起,其中,吊销卫生许可证964个,罚款667.8万元,有9个案件涉嫌触犯刑法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通过整治行动清除了一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餐饮单位。
二是建立和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促进餐饮业建立诚信机制。在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意见公示制度,提高食品卫生监管的能力和效率。近期,卫生部在北京等5个省市开展了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公示卫生监督意见,让消费者了解餐饮单位的卫生情况并参与卫生监督。同时,促进社会对卫生执法工作的监督,实现阳光执法,提高广大卫生监督员的责任心和监督水平。
三是开展食品危险性评估工作,科学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和评估信息。据毛群安透露,卫生部已在全国建立覆盖8.3亿人口15个省区市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基本摸清我国消费量较大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和重要致病菌的含量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食品危险性评估。
近两年卫生部根据风险评估发布了食品中苏丹红、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啤酒中甲醛等多项食品安全性评估结果。同时,卫生部还发布蓖麻籽、霉变甘蔗等十余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使消费者及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
四是完善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制定工作。卫生部已制订完成食品卫生标准400余项,基本覆盖了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卫生要求。
今年上半年,卫生部组织完成了35项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和《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中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涉及2040种食品添加剂和987种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
毛群安透露,“十一五”期间,卫生部将加强食品标准间的协调和统一,重点做好食品微生物、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13B2)记者童芬芬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