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那英一首唱红了的老歌,看似讨论爱情话题,其实它不过是1995年央视“3·15晚会”上的打假之歌。有人说,这个消费市场的某些现象,有如爱的誓言一般,让人不知从何信起。而反映到酒类市场中,这其中一个表现突出的现象,就是傍名牌现象。
纵观整个酒类市场,白酒、葡萄酒、黄酒、啤酒……每一种酒类的品牌都似仙女散花般不计其数,别看市场庞大,但竞争却也越发激烈,除了要与其他酒类竞争,还要与相同酒类的不同品牌竞争,“内忧外患”,于是有那么一些不法商家走捷径,傍起了名牌,企图坐收渔翁之利,虽然消费者消费意识有所觉醒,但这种傍名牌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一次成功的维权
今年四五月份,市场上一系列“张裕”傍名牌事件,引起了业界以及消费者对这种酒类傍名牌现象的关注,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日前记者从张裕公司获悉,这一事件刚刚尘埃落定。
泉龙酒业销售部王副总告诉记者,2005年下半年,福建、广东等市场上出现印有“张裕”等字样的葡萄酒,并迅速蔓延到全国除北京、上海、西藏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到了2006年,这“傍名牌”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
据张裕公司查实,这些葡萄酒都是由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委托内地厂家、内地经销商生产和销售的,共涉及29家企业。经过调查得知,这些公司都是空壳公司,在香港没有办公地点,没有工作人员,没有工作业绩,这些公司所注册的地址,有的其实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有的则是一幢住宅大厦。
今年6月,张裕公司委托香港律师向香港高等法院对这29家公司提起诉讼,日前,高等法院判决撤销其中28家香港张裕公司,另外一家的判决则将于不久后下发。
张裕法律事务部部长王强告诉记者,在一系列的傍名牌事件中,张裕是首先采取法律行动的一家。
傍名牌遍地开花
其实,张裕的此次维权事件,不过是反映了整个酒类市场傍名牌现象的冰山一角。王副总称,市场上傍名牌酒的伪劣酒其实太多了,其中比较突出、被仿冒得更多的有泸州老窖、茅台以及长城、王朝葡萄酒。
在市场上记者看到,仿冒茅台酒的一些傍名牌酒的确不少,打着茅台名号的白酒有近10种,如“茅乡”、“茅台酿”等,甚至有些就直接打上“茅台”两字,不过仔细的消费者只要认真看,便能从其商标、厂址等一些细节中看出端倪来的。
而长城葡萄酒一直是最常被仿冒的,信达酒业的彭华告诉记者,在泉州地区大概自2000年开始,市场上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仿冒长城的葡萄酒,如“香港长城”、“法国长城”、“新一代长城”或“中粮葡萄酒”等,连商标都仿得一模一样。前几年中粮为此成立了一个打假部门,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这种仿冒现象有所收敛,但还是层出不穷,在仿冒行为上比较收敛,比如不再仿冒商标。
直接冲击品牌市场
傍名牌这种现象,对品牌商家的冲击是非常大的。王副总表示,就张裕事件来看,2005年下半年市场上开始出现傍名牌,2006年的市场冲击就马上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去年是最疯狂的一年,就算是目前市场上也还少量存在,主要集中在城乡接合部的区域,市区较少。由于这些傍名牌酒仿冒程度都很高,一般的消费者是认不出来的。另外,由于傍名牌酒的价格很低,在进入餐馆、酒楼销售领域时,品牌酒却反而成了劣势方,变成这一部分市场被白白夺去了江山。
业内人士陈先生称,这种傍名牌不仅对消费者是一种欺骗行为,对品牌商家的企业形象是种打击、损害品牌价值,同时还会扰乱整个市场秩序,企业建立以及维护一个品牌,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付出,但这种恶意的仿冒,却会危害及品牌,甚至最终导致品牌的毁灭。
傍名牌原因
存在于酒类市场上的这些傍名牌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为何屡禁不止?在此,王副总称,由于市场上这类杂牌酒太多,有些甚至每瓶只卖七八元,但就是这样低廉的价格他们也依然有很高的利润空间,因此大量的低端市场份额被其抢占,而作为一些名牌酒商却难以对低端市场进行维护,便直接导致了这种行为的肆意妄为。
另外,业内人士同时谈到,很多傍名牌的行为在刚刚出现在市场上时,由于量小则繁杂,而使得品牌酒商从一开始以为不至于有太大影响,不愿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打击他们,到最后等到这种现象已经严重地蔓延开来,并直接影响到市场份额以及品牌形象时,这种品牌商家却已经无力反击了。这就是品牌商家要为自己的姑息行为付出的沉重的代价。此外,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又崇尚名牌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傍名牌的行为。
不过,王副总也表示,傍名牌现象已越来越受到品牌商家的关注,首先是一部分消费者意识的提高,特别是对葡萄酒文化以及识别度的提高,在鉴别和选择酒的时候,有了一定的判断力和品牌度。再加上厂家也开始不停地做品牌形象广告宣传,消费者的认知度高了,就有了选择的理性思维。
旺季来临防复燃
进入10月份后,是白酒以及葡萄酒的消费旺季,王副总表示,这同时也是傍名牌酒最猖獗的时刻。一般而言,每年的四五月份市场上这种仿冒酒、杂牌酒便会自然消失,这是由于淡季销量下降,仿冒酒不可能像品牌酒商那种做市场维护。但到了10月份过后,这种现象又会开始大量繁殖,死灰复燃,在这种消费量剧增的市场背景下,仿冒酒、杂牌酒的生存空间也得到了释放,对于这些不法商家而言,他们只要赚足这三五个月,便足以赚个盘满钵满,全年放假了。
因此,专业人士提醒消费者,在这种销售旺季购买酒的时候,更要注重品牌的辨识。在购买酒品时,首先要对所选品牌了解清楚,核对商标名称、标志、生产厂商,如果遇到此类问题,除了向消保委投诉之外,还可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