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陶斯然 发自上海
“妈妈,我都两年没尝过巧克力了,等我病好了能不能给我吃一点?”3岁的小女儿小凤一次又一次地对自己的妈妈央求。每当回忆起这一幕,小凤的妈妈王珂就忍不住掉泪。
再过两天就是9月11日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发生已近两年,在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努力之下,尽管大部分受害患者都获得了圆满的解决,但对部分人而言,这场事件造成的“阴影”还在继续,即使是那些“痊愈”者,每当发现孩子有啥病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仍是是否和当初三聚氰胺奶粉有关。
据卫生部2008年12月披露的数据,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共造成全国29.6万名婴儿的泌尿系统出现异常。尽管在住院治疗52898人中,当时便有52582人治愈出院,但《每日经济新闻》根据所掌握的一份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受害者名单进行回访时却发现,依然有部分孩子还在忍受着病症带来的痛苦。而三聚氰胺,也依旧是一些患儿家庭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案例一:患儿母亲称“被痊愈”
“2008年医院曾开出了证明,表示孩子已经痊愈了,但今年6月的检查结果却显示,我的孩子还有双肾结石。”电话中,王珂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显得有点颤抖。
在郑州一个普通一室一厅的平房里,王珂的小女儿小凤还在忍受着三聚氰胺带来的一系列病症的痛苦。目前,她被诊断出双肾结石,在左右两个肾中均有不少细小的肾结石,最大的约为3×2毫米。
孩子的爸爸是一名打工人员,每日早出晚归,挣钱养活这个脆弱的家庭。妈妈王珂已经停止工作两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敢离开孩子一步,生怕孩子又怎么了。”
时间回到2008年,在席卷全国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中,小凤因为长期服用三鹿牌奶粉,很快被检查出双肾结石等症状,这个家庭持续两年的噩梦也就此开始。
“2008年10月18日,医院检查表示孩子已经痊愈。”王珂告诉记者。在她显示给记者的检查单复印件之中,郑州某医院的B超检查结果显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现明显异常”。随后,王珂就为女儿办理了出院手续。
但是在出院几个月之后,小凤又开始出现不良症状。“常常高烧不退,最高烧到了39.9℃,医生怎么查都查不出原因。”王珂告诉记者,“后来一位医生表示这有可能是肾积水,我就又给孩子检查了一下,结果发现孩子的双肾结石并未痊愈。”
据王珂提供的河南军区直属医院2009年5月6日的超声波检测报告单显示,小凤被诊断出“右肾小结石和右肾轻度积水”。而王珂于2010年6月带小凤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拍摄的彩超则显示,“双侧肾内可见数个细小颗粒状高回声”,即通俗所说的双肾结石。
既然后来未曾再次服用三聚氰胺奶粉,为何病情会复发?王珂对女儿2008年曾住院治疗的郑州某医院诊断书提出了质疑。“事实上,只要是去那家医院检查,结果我家孩子都没病。但如果去其他医院,医生就说孩子还有肾结石。”王珂告诉记者,“和女儿一起出院的,还有好几例疑似这样的情况。”对此,她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痊愈”了。
案例二:仍准备起诉生产企业
“我还是要打官司。”9月1日,家住兰州的李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尽管相比其他三聚氰胺受害者而言,李甘孩子的情况并不严重,但他却是准备坚持起诉企业的少数人之一。
直到现在,李甘还惦记着自己家中那几箱奶粉,“值好几千块钱呢。”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李甘怀疑自己孩子也得了病,到医院检查果真查出了肾结石的症状。“那时候检查、看病跑了很多家医院,都是家里自己掏的钱,这又花了好几千块钱。”
事发之后,李甘第一时间联系了孩子所用奶粉的厂家——圣元奶粉,对方当时表示可以赔偿,李甘的心才稍许放了下来。然而在数月之后,奶粉企业却与他翻脸。李甘告诉记者,“他们原先的态度十分诚恳,可突然就发生了大转变,拒绝赔款。”
原来,李甘孩子服用的奶粉是圣元优博系列的奶粉,在卫生部公布的含三聚氰胺奶粉批次中,并没有该系列的名称。圣元以此为理由,拒绝赔付。
不过,无论奶粉是否有问题,事实是孩子确实病了。望着家中那几箱奶粉,李甘表示,“圣元拒绝这些奶粉退还,我却再也不敢给孩子吃了,只有这样放着,但看着就让人心疼。”
近日,李甘再次决定,送这批奶粉去化验。“如果查出三聚氰胺过高,我就可以起诉生产企业,就可以要他们赔付了。”
对此,记者曾多次联系圣元奶粉公关部的人士,但均未得到回应。
重症患者的治疗难题
两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但对肾结石宝宝的家庭而言,孩子的健康问题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一名医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如果早期症状较重,由于孩子还十分幼小,肾结石可能在未来的长时间内,都对患儿造成损害。”这名医生进一步表示,能否将病症的危害减小到最低,是否及时就医是最关键的一点。
“医生告诉我,对于病情的判断,不同的医院会存在一定的偏差。”王珂告诉记者,在孩子被诊断痊愈出院之后,她曾带孩子跑遍了郑州多家医院,但目前效果依然不大。
无论是医院的偏差还是治疗条件的问题,事实上,还是有部分患儿如小凤一样,并未治疗痊愈。
家住山东寿光的小丽是一名情况较严重的三聚氰胺奶粉受害者,2006年12月出生的她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被查出双肾积水、双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孩子的病情还是很严重,有时候甚至肉眼都可以看到隐隐约约有尿血出来。”小丽的妈妈李夏告诉记者,孩子的结石至今还有1.5厘米大小。
据有关文件,在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初,卫生部曾颁布了一个较详细的治疗方案,而各大医院也均按照此方案进行救治。不过,有家长表示,由于患儿体质、情况不同,一套整体的方案或无法为所有的患儿解决问题。
“我们按照卫生部方案试着输液几个月,但孩子依然没有太大改变。”王珂表示,自己已经试遍了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从西医到中医,甚至还包括一些土方。“一个部队医院的老医生告诉我,彻底治疗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北京、上海等地的好医院动手术,不过,巨额的费用却是我们无法承担的。”
医疗赔付现状堪忧
在我们的采访当中,还有不少家长提到了资金的问题,尤其是患儿后期的治疗、护理,父母因为患儿所造成的误工费用等。
据了解,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22家责任企业曾拿出资金11亿多元,其中9亿多元用于患儿的现金赔付,2亿元用于设立医疗赔偿基金,这个2亿的赔偿基金将肩负起诸如小凤一样的患者未来十几年的医疗赔偿费用。而在具体的有关操作上,赔付基金委托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寿)代管,在基层也由国寿的基层网点进行审核和发放。
不过,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基层的医疗赔付依然存在一些困难,有很多费用也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报销。
“国寿规定,每一份要报销的费用都需要医生填写三聚氰胺特定的‘诊断书’。”王珂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起初并不知道这一份特定诊断书的存在,因此产生的绝大部分治疗费用均无法报销。
更受关注的则是2亿的赔偿基金是否能够支持这些患儿在18岁之前的各种治疗费用。
有人曾做过一个计算,三聚氰胺共有近30万名肾结石患儿,这2亿的赔偿基金平摊到每个人的头上,人均仅600多元。王珂表示,现在如果一个孩子要动一个手术,算上来回的车费等费用,动辄达数万元。
“我们只希望孩子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看着逐渐长大的女儿,王珂喃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