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令人担忧:数量少水平低,覆盖面太窄;指标粗糙,有些缺少风险评估依据;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严重。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李忠东
4月底,湖南省长沙市和雨花区的工商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一个肮脏恶臭、无证无照的猪油作坊时,发现这里在用廉价收购的生猪屠宰“下脚料”炼猪油,时间已达3年多。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权威部门最后出示的检验报告却表明,在这种地方生产的“下脚料猪油”竟是“合格食品”。
据说,在检测“下脚料猪油”时,权威部门不仅检验了“酸价”、“过氧化值”等主要食用油指标,而且还追加测定了水分、重金属、感观指标等,属于最严格的“全检”。(5月3日《京华时报》)
那么,“下脚料猪油”何以能成为“合格食品”呢?一名参与查办此案的专家分析,那是因为我国现有的食品卫生标准很多还是在20世纪那个“食品短缺”时代制定的。的确,目前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令人担忧:数量少而且水平低,覆盖面太窄;指标粗糙,有些缺少风险评估依据;标准之间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的现象严重。近年来,因食品标准的缺失和滞后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苏丹红、三聚氰胺和毒豇豆等。
由于我国很多食品卫生标准赶不上食品生产的发展,难以满足食品卫生和安全的需要,因此给造假售假的不良企业和个人以可乘之机。以地沟油为例,制造者的“技术”不断改进,有的竟然对照国家制定的标准自行检验,然后对“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调整,达到“标准”后再进入市场。这起“合格”下脚料猪油事件,印证了食品安全标准不合格。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的水果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采用酶抑制法,它可以用来检测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这两类农药能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或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酶抑制法在国外已经逐渐退出,而目前之所以在我国被广泛使用,与我国食品生产的现实情况息息相关。在我国,食品生产和供给的现状是渠道多,数量大,规模小,太分散,人口与消费人群多,大部分直接食用和食品加工用的农产品仍以分户生产为主。在全国45万个食品生产企业中,员工人数10人以下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就有35万家,占到将近4/5,而且法制和自律意识不强。
酶抑制法仅仅适用于基层初检,起到有限的警示作用。发现超标现象时,必须用标准方法复测和确证。即使不超标也应按比例抽样,用可靠的方法复测和确证,决不能只依靠酶抑制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
说实话,当前酶抑制法在我国仅仅是不得已而采用的速测法。要真正实现从源头上进行监控,只有发展快速筛查检测技术。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尽快修订应用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的标准。
令人感到特别高兴和欣慰的是,卫生部起草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草案)》从4月30日起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我们衷心地期待,整合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标准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民众食品安全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步伐,真正成为老百姓食品消费的“保护神”,让地沟油和毒豇豆等危害健康的有害食品永远在消费者的餐桌上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