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食品烟酒 >

“砒霜”没了 信任也没了

时间:2009-12-04 11:08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zhouc
  


  12月2日,海口市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按照海口市工商局的通知,重新将饮料上架。新华社发

  直到现在,国内广大消费者也许才会把吊得高高的心放下一半。海口市工商局1日晚宣布,曾被抽查出“总砷含量超标”的农夫山泉与统一3款饮料复检“全部合格”。

  从“苏丹红”到“三鹿奶粉”,再到现在的“问题饮料”,消费者不断遇到一个个食品安全谜局。“谁来还我们一个没有谜局的干净市场”,是所有消费者内心共同的呼声。

  1复检:结果总算一致了

  七八天来,国内所有的消费者仿佛跌入了云雾中,他们同媒体记者一样,无法对眼前发生的事实作出准确判断。

  一方面,海口市工商局通过对部分食品进行抽检,显示农夫山泉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3款饮料“总砷超标”,被媒体广泛报道;另一方面,农夫山泉与统一企业两家涉事公司均表现强硬,宣称自身没有问题。

  更让普通消费者摸不着头脑的是,在海口市工商局和农夫山泉、统一企业3家单位手中,都握有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海口市工商局的检验报告是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测技术中心出具的,统一企业拿出的是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报告,而农夫山泉不但拿出了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广东省地方检验机构对与“问题饮料”同款、同批次产品的检验报告,还拿出了近3年来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有关2款产品的142份检测报告。

  “几家单位的嗓门都很大,口气都很强硬,检验单位估计更没问题。可结论却是相反的,大伙真的不知该听谁的了。”杭州市民胡杭东说。

  在互联网上,相关论坛与聊天室中吵作一团。腾讯网友认为,公说公的理,婆说婆没错,市场太无序了,这些饮料究竟有没有砷超标“真真假假,谁可知”。有的网民干脆在百度上贴出问题:“农夫山泉含砒霜,是真的吗?”

  海口市工商局送检的复检报告,让无所适从的消费者仿佛抓到了一根稻草。杭州市一超市的店员对顾客说:“几家单位的检验结果总算一致了!”

  2网友:还是不喝的好

  如果说10年前国内还有“百年老字号”或“质量信得过”等企业的话,在今天消费者恐怕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企业了。

  “老字号”中出现过上海“冠生园”翻新陈年月饼馅的事情。在合肥,市民熟悉的“吉祥蛋挞”又被执法部门发现质量问题而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现在,许多企业不再有底气说自己的产品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了。”一位饮料行业的资深人士说。

  在无法进行判断的情况下,消费者只能依据经验“举一反三”,对相关食品敬而远之。“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让许多人放弃购买奶粉,“人造蛋”又让一批消费者对鸡蛋产生怀疑。

  一位署名“宋桂芳”的作者撰文表示,在食品安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现实语境下,消费者对疑似食品问题“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每次食品安全事件事发之初,违法违规企业都很擅长扮窦娥。对此,消费者早就在苏丹红等的洗礼下百炼成钢”。

  对于被抽检的3款饮料,消费者最担心的就是砷含量。因为有报道称,常说的砒霜中毒就是急性砷中毒;如果检验报告属实,就意味着农夫山泉、统一这一批次的饮料“涉毒”。腾讯网友说,“很明显这些饮料都含砷,还是不要喝,小心慢性中毒”“还是不喝的好”。

  有化学博士学位的农夫山泉董事会秘书周力对这一事情作出过专业解读,表示砒霜只是砷的一种,即三氧化二砷,也是最毒的一种,可砷与砒霜的概念是不能混同的。农夫山泉从未也没必要在饮料中加砷,而且饮料在制作中是无法混入砷这种化合物的。即便如此,仍无法完全消减已成惊弓之鸟的消费者的担忧。

  3企业:付出沉重代价

  在农夫山泉与统一企业的强硬表态下,加之两家企业纷纷主动把与“问题饮料”同批、同批次的产品送检,海口市工商局也将被检的样品拿到权威部门复检。如果说复检代表事件真相的话,为获得这一真相,相关企业与执法机关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消费者对企业产生的信任危机,从新浪网上的民意调查可见一斑。到12月1日凌晨,在“统一与农夫山泉饮料是否安全”一项中,认为“不安全”的占 55%,“不好说”的占35%,“安全”的占10%;在“你是否还会购买统一和农夫山泉的饮料”一项中,“不会”的占73%,“不好说”的占15%,“会 ”的占12%。

  对于这场风波带来的影响,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坦言,行业内部有过相关测算,普通的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为年销售额的20%至 30%,而这起事件估计给公司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元人民币。在海口市工商局向社会发布消费警示后一周内,有的超市或将相关饮料下架,或停止销售。农夫山泉在海口的经销商也对库存产品进行封存处理。

  同样,前后矛盾的海口市工商部门与相关检验机构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将不得不承受更大的信任危机。这场危机中受冲击的不仅是中国13亿消费者脆弱的消费信心,更有执法部门的权威形象。据记者调查,复检合格的消息一出,从市场到互联网,纷纷指责执行机关对企业不公,随意作为,把执法当成游戏。

  一直关注事件的杭州律师程学林说,市场的混乱导致人们正常的消费秩序被扰乱,是是非非混杂其间,恰恰容易让真正的“问题食品”有空可钻。因此,相关部门真要坐下来好好想一想,怎样才能真正还百姓一个没有谜局的、干净的、透明的市场。

  “不接受采访”也是一种不作为

  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3种饮料总砷含量初检、复检结果截然相反,为澄清事实,记者前往初检单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访,该局办公室主任邝力说:“你们记者有采访的权利,我们也有不接受采访的权利。”让记者吃了“闭门羹”。

  复检结果出来前,该局还信誓旦旦:“我们完全可以对样品检测结果负责。”并称,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况,负责此次检测的是具有10多年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复检结果一出来,该局立即选择缄口,让公众对其检测能力、水平疑窦顿生。

  作为行政机关,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并没有“不接受采访的权利”。新闻出版总署新修订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记者的合法采访活动受法律保护,“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应为合法的新闻采访活动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干扰、阻挠新闻机构及其新闻记者合法的采访活动”。

  “不接受采访”是不是瞒、捂、躲的观念在作怪?公众自有公论。在热点、焦点问题面前,引导舆论的正确做法是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争取主动,避免陷入没完没了的谣言洪流。不发布或迟发布意味着放弃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是不作为。

  食品安全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也要求,行政机关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的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不接受采访”显然与此相背离。

  海口市工商局已明确表态:“我们认可复检结果。”这使公众自然而然地想到:初检结果错了。不论问题出在检测的哪个环节,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都不能以“不接受采访”的方式逃避,而应该给公众一个说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