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首选网络平台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速递 > 食品烟酒 >

回收月饼制蛋挞 吉祥蛋挞事件拷问食品监管

时间:2009-11-04 12:27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张鸣
  

  “黑心粽子”之后又见变质蛋挞,“问题食品”为何屡禁不绝——蛋挞事件拷问食品监管

  10月22日夜,吉祥蛋挞回收月饼做糕点被抓个现行。这一事件一经披露,引发轩然大波。合肥市质监局做出处罚决定,上报吊销其食品生产许可证。又一备受市民信赖的品牌轰然倒塌。

  夜查“蛋挞”撩开行业“潜规则”

  10月22日夜8时许,合肥市质监局在接到举报后,夜查位于桃花工业园的合肥吉祥蛋挞坊有限公司生产点,从而揭开惊人一幕。

  “这次检查所发现的问题,曝出了食品生产行业某些不法经营者不为外人所道的一些‘潜规则’。 ”夜查的一位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据介绍,在这次检查中发现了食品安全的“隐患”:一是回收食品的问题。在夜查中,执法人员分别在吉祥蛋挞坊的包装箱和周转箱里发现了回收的月饼,总重近500公斤。该公司仓库内,大约有900件回收来准备用于重新加工的月饼,加上用回收月饼已经加工好的成品,总量8吨多。从单据上看,这些月饼都是该公司今年中秋期间未能销售出去,从超市以及各个店面退回的产品;二是食品“早产”问题。检查人员发现,虽然当时离10月23日还有3个小时,成品库即将发往销售门店的面包、酥点、蛋糕等外包装上,全部打上了“2009年10月23日”的生产日期。对于提前标注生产日期,该公司工作人员竟然不以为然,说这是“惯例”;三是食品卫生问题。作为一个获得QS认证的合法企业,合肥吉祥蛋挞坊有限公司的卫生应该有所保证,但是在检查中发现卫生问题依旧存在。在回收月饼仓库内,里面的月饼已经霉变发黑,方便袋里面的花生仁也长了霉斑。生产车间内苍蝇在飞,一只苍蝇还落在鸡蛋中做“垂死挣扎”。

  据食品行业的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在“吉祥”夜查中发现的食品行业“潜规则”,在一些食品小作坊中更是司空见惯。

  惊人相似企业缘何一再“走险”

  “吉祥”事件让省城市民感觉似曾相识。 2007年6月19日,正是端午节这一天,“皖毛毛”被合肥市质量监察局处以“极刑”,吊销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因为试图节省区区上万元,一个资产上千万的企业一夜间“灰飞烟灭”,“皖毛毛”这个知名品牌也从此在百姓生活中消失了。创一个品牌非常困难,而要损害一个品牌则是举手之间的事。“皖毛毛”事件为何还未引起一些食品生产企业的深省,“吉祥”为何还敢铤而走险呢?安徽大学社会学系李朝东老师认为,一个企业若发现违法成本很大,被“逮”着的几率很大,那么在违法前就会衡量其得失,而不敢贸然行动,“监管的力度,是企业衡量被逮几率的最重要的“风向标 ”。

  据悉,“皖毛毛”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痛定思痛,表示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回收食品登记销毁制度,详细登记回收食品的产品名称、产品规格、生产批号、生产日期、退货日期、退货数量、销毁地点、销毁方式、销毁数量、销毁时间、负责人员等内容。并且在今后开展巡查和专项检查工作中,要对此进行重点检查。

  “若没有神秘举报,那么8吨多的月饼是否会被‘蚂蚁搬家’式全部‘消化’掉呢? ”一位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探问,中秋节过去20多天,才发现“吉祥”仓库里依旧有大量未销毁的月饼,那么回收食品登记销毁制度是否真正落实了呢?

  一犯再犯监管网络存在漏洞

  据工商部门介绍,合肥市19家吉祥蛋挞坊门店目前已关门停业,并全部被吊销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可是,类似吉祥、皖毛毛这样的事件是否依旧还有可能重演呢?

  合肥市质监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合肥市获取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650多家,小作坊企业有750多家,很难做到驻厂监管,而生产企业的违法生产行为往往非常隐蔽,本次“吉祥”事件也是在夜间生产。监管部门的任务很重、责任很大,如今已经建立了较为严密的监管网络,“未来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从而将食品安全网织得更密。 ”

  一位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者很中肯地建议,“类似的这些潜规则的行为,在食品行业时有发生,而这些行为往往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杜绝这些现象,一是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并建立严格的信用监督和奖惩制度,二是需要采取切实的办法去提高企业自律。只有双管其下,才有可能杜绝类似事件。 ”

  据介绍,吉祥蛋挞坊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第一次。 2007年,安徽省工商局抽检发现,散装吉祥蛋挞的大肠杆菌超标3倍,霉菌计数超标近2倍。随后,合肥市庐阳工商分局来到该店时发现,其货架上正在出售的面包、蛋糕等所有食品外包装上均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地址,可以说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就像2007年,‘皖毛毛’发现重大问题前,也曾经被曝光产品有问题一样。 ‘吉祥’走到今天这一步,并非事先毫无端倪。这说明,在发现企业问题后,如何让这些企业认识到违法对企业发展的致命影响,加大惩处和曝光力度,从而提高企业自律,是政府相关部门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业内人士这样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