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助推茅台“不掉价”
据了解,改革开放初期,每瓶茅台酒的售价仅为8元,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薪为40元,折算一下,月薪可以买5瓶茅台。随着茅台酒价格增长,一直到如今最高的1990元,按照如今普通工人平均2400元的月薪计算,连一瓶半茅台都买不起。
袁仁国日前表示,茅台集团正制定相关规定,如对违反“限价令”的经销商,首次“犯规”罚款和减计划;第二次“重犯”,处罚力度加大;第三次“惯犯”,则取消经销商资格。
在杭州经营烟酒生意的钱中伟告诉记者,茅台有“限价令”,违者要受到严罚。然而,经销商往往有很多级,“限价令”只对经销商和直营店有效,百货超市、烟酒店、餐饮等渠道均不用执行。而且很多经销商除了直营店这个渠道,还有很多自己的渠道。
“厂家最多只能管住各地的总经销商,销售的环节一多,约束力就会逐渐弱化。涨出厂价,限零售价,这种政策既缺乏合理性,也没有可操作性。”钱中伟说:“还有些销售点甚至从茅台集团的经销商那里购得‘标准价’的茅台酒进行囤货,等到缺货时再高价卖出。”
杭州酒业协会会长徐幼霖则表示,茅台“有价无货”也存在天气方面的原因,最近贵州恰逢大雪,厂家发不出货。等货源充足,价格就会降下来。
对于节节攀升的茅台价格,也有人提出,如此高价的酒到底谁在喝?如此刚性的需求谁在拉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表示,高价茅台酒已经离老百姓能承受的消费水平越来越远,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企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出现“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的情况。“这样一来茅台上涨的空间就非常大,甚至还可能出现越贵越有档次的消费心态。”他说。
与此同时,从游资操作的动向来看,高档酒已开始被“炒作”。据了解,中国陈年酒收藏其实从本世纪初即已开始升温,2010年中国几大拍卖公司都举行了包括茅台酒在内的专场拍卖会。2010年12月14日,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中国陈年名酒专场在杭州落下帷幕,之前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瓶1958年产土陶瓶茅台酒成为全场标王,最终成交价高达145.6万元。
“疯狂的茅台”折射白酒行业乱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疯狂的茅台”背后是白酒行业的混乱。他说,首先是白酒的营销模式导致了层层加价的现象。据了解,酒企大部分都走四级代理模式,即全国总代、省代、市代到终端零售。在出厂价的基础上,每层代理都会抽取10%甚至更多的利润。而白酒行业通行的“包店”模式,再一次推动了零售酒价走高。一些白酒经销商会一次性支付30万元到50万元甚至更多费用,以此买断一家酒店的酒水专供权。
“进酒店、进商场都有这种‘潜规则’,进店费、促销费,还有销售员、领班、采购等各个环节都有费用,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是消费者埋单,白酒价格肯定水涨船高。”他说。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肖文告诉记者,以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前提是存在竞争型产品和市场。因为茅台的特殊市场地位,已经形成垄断性,厂家拥有很大的定价权,这种定价权又被各层经销商、炒作者等买卖之间的中间环节层层“盘剥”。
“茅台酒在市场上经常供不应求,但市场体制建设,渠道管理的规范却没有跟上。茅台一直都有‘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也让市场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规范。”肖文说。
“这样的现象一定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因为这不但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可能滋生新的腐败。”杨建华同时表示,现在奢侈性、炫耀性、攀比性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人都通过这样的消费来获得身份地位的价值认同,这样的做法非常不理性,也容易助长社会的不良风气。(记者 商意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