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领域日渐开放的背景下,眼下还在实行资源和价格垄断的行业已经是屈指可数了。但就是这么几个屈指可数的行业,每次政策调整,都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交通部、铁道部日前宣布,今年春运各类旅客列车和公路运输的票价不再上浮,被称赞为“垄断行业让利的‘破冰之举’”。但冷静下来仔细思量,票价不再涨,交通部门的市场化之路究竟走出有多远?
火车票春运不涨价惠及广大旅客,“铁老大”为此要出让巨大的经济利益,其积极意义是不容置疑的。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的是这次春运火车票不涨价,公众事先一点都不知情,整个决策也没有进行事前听证,决策过程仍然是神秘和不透明的。它并没有为公共决策搭建起公开公正透明民主的平台。
更何况,铁道部宣布今年春运不涨价,与以前宣布要涨价的管制逻辑没有实质性变化。在现有格局下,铁路部门通过货运补贴客运的方式,让利于那些背井离乡的劳务工、学生群体,这未尝不是一种民生关怀。
众所周知,此前,铁道部门在谈及春运涨价话题时,往往是这样几条理由:一是有利于“削峰平谷”;二是可以留下一些外出务工者就地过年;三是春运涨价可以分流客源,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四是春运涨价可以弥补运输企业因增加运力所额外付出的成本,等等。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城乡二元结构之间产生了一种不可抑制的流动需求,使得中国这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一到春节前后就涌动起大量人口急速流动的人潮。春运,就成了极富中国特色的一大交通问题。这几年的事实说明,回家过年和出门上班、上学、打工,这些都是刚性的消费,很少有人会因为车票上涨而打消“回家过年”这个在中国人脑子里已经扎根了几千年的强烈念头,铁路运输部门以涨价作为经济杠杆来调节乘客数量,其实少有现实意义。春运涨价,并没能使铁路、公路的旅客分流多少,而铁路部门利用行业垄断的优势提高车票价格,则成为春运涨价的最大受益者。
由此推论,今年春运火车票不涨价既然不是通过多方博弈民主决策形成,最多也只能看作是,铁路部门自我操办的单方行为。有学者认为,铁路部门是行政性垄断部门,同时也是一个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业。春运的“无涨不运”背后,是铁路系统抛弃公共企业的定位,夸大其外部经济性、规避其作为准公共物品的社会福利性的结果。任何一个公共部门,其公共决策的最优选择必须考虑到公平、正义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铁道部此次宣告今后春运不涨价的积极意义非常有限。关键还是要呼吁铁道部以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以本次惠民决策获得的热烈反响为契机,顺势搭建公共事务民主决策平台,并由此影响和促进其他部门的跟进。如此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铁道部门春运不涨价了,那么其他的垄断部门呢?如,民航部门的机场建设费,价格“跟涨不跟跌””的油老大,自说自话的“电老大”,还有欲将管道燃气初装费转移到管道气价的“气老大”……这些垄断行业的“老大”们,他们又将怎样保证自己的决策能真正合情合理惠及民生,而不是利用垄断优势与民争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