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元的低位止跌企稳,以美国、中国为龙头的全球经济体软着陆调整,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自身循环周期的调整等三大原因共同作用,目前和未来三年里,全球商品价格下跌调整的可能性非常大。
2001年—2006年美元的大幅贬值带来了全球商品期货价格的扶摇直上,“超级牛市”蔚为壮观。
但黄金、石油、铜等大宗商品在2006年上半年创下25年历史新高后,近段时间以来,涵盖22种商品的美国CRB指数(大宗商品指数)六个月内暴跌22.2%,这是自1990年8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国际市场投资者质疑:从2001年开始的此轮商品牛市会不会到此终结?目前是否新一轮商品投资的机遇转折?笔者认为,全球商品价格的中期牛市已经结束,其下跌调整还远远没有结束。
美国经济趋缓
抑制价格上涨
2006年是全球经济大动荡的时期。尽管如此,全球经济在以增长开局后并没有降温,反而保持强劲增长,这得益于美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大经济增长引擎的高速运转。但全球物价上升过快—由能源、金属的领涨上升,直接推动了全球所有的商品价格上升,全球综合物价CPI指数以平均月同比0.34%的速度在上升。而物价上升的主要发源地也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GDP占全球GDP的28%左右,因此,其未来经济走向具有国际经济风向标作用。
2006年,美国的GDP实质性年增长率在3.27%~4.00%之间(修正后),预测PCE(核心物价指数)年增长率2.90%~3.45%,均处在一个较温和的水平。而从近期美国相关统计数据来看,物价有大幅上升后回调迹象。
关键的数据有两个:其一是美国2006年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预测降至83.70,11月进一步修正为82.75,消费信心有趋缓迹象;其二是美国2006年9月物价通胀指数月同比上升为0.6%,10月该指数同比只上升0.4%,有通胀下降迹象。
事实上,过高且上升过快的商品价格已经抑制了美国人的消费欲望,其房地产市场走软降温就是明证,这也是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的关键。这些迹象表明,虽然美国经济仍在稳步前进,但石油等商品价格的快速上升已给予其实质性的打击,未来美国经济增长已有趋缓迹象。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增长调整序幕已经拉开,消费需求已经下降,因此,决定资源价格的最基本动力将继续减弱。
除此之外,美元也是影响国际商品价格的核心因素之一。因为商品多以美元报价,半年来,商品价格的走高与美元下跌疲软是相辅相成的。但对于近期美元的跌势,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属于短期噪音—是国际投机者狩猎人民币升值而大肆炒作的结果。从美国的国策来看,美元不太可能继续大幅贬值:美国经济需要美元低位走强,以谋求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美国,来支撑美国“双高赤字”的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希望美欧及经济发达国家联手维护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稳定,使美元兑欧元等一揽子货币汇率保持正常比值。
但不管美元后续走势如何,其将不会完全主导国际商品价格。而近半年内,一直处于强势反弹上升状态的铜铝、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在高位走软下行。
中国加强调控预示需求减弱
总体上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部分工业企业利润增幅回落较多等。而这些问题与国际商品价格过高也有一定关系。
据中国社科院专家预测,国际油价每上升10美元/桶,将影响中国年GDP0.4%左右。因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幅过快,我国石化行业2006年上半年亏损,2006年国家需拿出130亿左右的人民币对该行业炼化厂进行财政补贴;面对屡创历史高位的铜铝金属等商品,我国的金属加工业和下游消费市场明显在减产和降低消费数量及消费预期;资源性商品价格的迅猛上升,还直接刺激了我国房地产、基本建设等投资和信贷货币市场的过热。
目前,国家已加强对房地产和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物价的宏观调控力度,如数度提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等,努力让经济从“又快又好”迈向“又好又快”。国内近期以天然胶、玉米、燃料油、大豆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处于中位走软下行之中,也先行预示了以中国为主导消费国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来的下跌趋势。
全球商品价格向价值回归
从全球商品市场来看,前期的商品价格在国际投机资金的推动下上升过快,已经传导给下游产品,继而传导到整个商品消费领域,产生了商品价格泡沫并引发消费抑制,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如联合国就将全球GDP增长向下修正为3.83%~4.17%之间。
目前,以芝加哥、纽约、伦敦、上海为代表的期货交易所商品市场的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下调,这应视作对商品市场价值的回归和校正。而这一价格下行格局,也将影响和指引消费市场指数的联袂下调,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阶段性调整。笔者以为,2006年可能成为全球商品价格上升走势的转折点,出现一个大走势级别阶段性的下跌调整。
CRB下调的指导作用
从技术面来看,对国际商品价格具有主要引导作用的美国CRB指数(大宗商品指数),目前正处于一个冲高遇阻后的价格下调期。从2001年11月至2006年5月,CRB已基本完成55个月的中循环上升期。前段CRB连续跌破384点的支持平台,意味着新一轮价格调整周期已经展开。
综合以上基本面和技术面的分析,笔者认为,由于美元的低位止跌企稳回升,以美国、中国为龙头的全球经济体软着陆调整,国际商品市场价格自身循环周期的调整三大原因共同作用,目前和未来三年里,全球商品价格中级下跌调整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如果美元在未来1年半内继续贬值的话,国际商品市场重归牛市上升,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从中长期来看,国际商品市场20年左右的长期牛市并未结束,全球经济也将继续向好。但商品市场价格不可能永远上升,为期几年的中期下跌调整可能将不可避免,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