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渣打理财产品 三个月亏300万 追踪
每经记者 胡俊华 发自上海
本报昨天报道了渣打银行高端客户吴菲(化名)通过购买该行理财产品投资海外基金,亏损近300万一事。吴菲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渣打银行产品说明太专业,有糊弄客户之嫌。“我以为全部的资金都用于购买6只基金,怎么知道还购买了另外一种产品?”
在产品设计之外,吴菲已经把焦点放到了渣打开设的账户上:“我有充分理由怀疑,渣打银行根本没有用我的资金去买海外基金,因为我的市场联动投资账户上的金额始终保持在近1000万。”
奇怪的联动账户
据吴菲介绍,当时花近1000万购买渣打银行 “金通道环球投资系列”理财产品时,与银行签署了多项协议,其中包括认购申请书、市场联动系列客户协议、汇利系列客户协议、代客理财协议等。
“10月中旬银行寄过来的对账单显示我亏损近300万。但当我上网查询后发现,银行为我设立的市场联动投资账户上的金额依然是近1000万。”吴菲表示。
事实上,这个联动账户成为理解所有事情的一个关键因素。从正常的投资流程来看,第一步,吴菲先将1000万人民币存入渣打银行活期储蓄账户;第二步,吴菲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后,因为和银行签订了市场联动系列客户协议,渣打银行将资金从吴菲的储蓄账户划拨到联动账户上;第三步,渣打银行再利用联动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投资,包括购买海外基金等。
“既然联动账户就是购买境外基金的账户,那么抛售基金后,资金必须立刻回到联动账户,并同时马上回到我的活期账户。”但令吴菲感到疑惑的是,尽管对账单显示投资境外基金亏损将近300万元,但她联动账户的可用余额仍然是近1000万,也就是说,联动账户的资金并没有随基金投资亏损而变少。“购买海外基金难道没花钱?”
对账单是否有效?
为了弄明白联动账户的情况,吴菲昨日再次前往渣打银行营业厅查询。“柜台小姐跟我说,我还有定存900多万。”吴菲表示,“这说明我拨到联动账户上的近1000万成了定期存款,渣打银行购买境外基金的可能是其他的资金来源,或者渣打银行根本没有买过基金。”
但是渣打银行寄给吴菲的对账单上明确注明,截至10月2日,投资境外基金的净资产仅剩700万元。吴菲表示:“渣打银行寄过来的对账单,既也没有盖业务章,更没有账号信息,怎么就可以确定是我的呢?”
由于联动账户没有变化,渣打银行是拿哪一部分钱去购买境外基金?对这一问题,昨日《每日经济新闻》并未得到渣打银行方面的明确解释。
渣打银行公司事务部的胡俊杰表示,这涉及银行的具体操作流程,并不太方便跟媒体解释。“渣打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在监管部门都有明确备案,所有的运作流程,都是在监管部门的监管之下的,因此不存在违规操作问题。”
产品描述过于专业
吴菲对渣打产品设计始终耿耿于怀。她表示,在看过《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后,才知道虽然购买的是一个产品,但投资对象是两部分。
吴菲说,渣打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购书上,都是专业术语,也对她产生了误导,以为这款 “金通道环球投资系列”理财产品,所有的钱都用于购买6只基金。“渣打银行故弄玄虚,在普通人面前卖弄专业知识,这是在进行文字上的欺诈。”
吴菲表示,“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应该以老百姓容易接受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来表达,而不是请几个专家过来,弄得越复杂越好。”
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描述过于专业,普通投资者不容易理解这一问题,胡俊杰说,“现在银行方面也在反思。比如国内投资者一开始买了这些理财产品,但后来又表示,不懂这些产品。”他认为,其实产品描述本身是已经很清楚了,只要投资者认真看了说明,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在市场好的时候,都没有问题;但市场一波动,投资者又来指责银行。现在说谁对谁错,没有太大的意义。”
网友热议
条款太晦涩 银行应担责
而本报对此事的报道,也在网络上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
有来自浙江的网友表示,“渣打银行是正宗的绞肉机”,三个月亏了将近300万,“超出常人想象”。该网友表示,“银行方面往往搞些复杂晦涩的条款,只讲收益的好处,而不明确亏损的严重后果,给投资者带来巨额亏损”,因此,银行方面应该承担责任。
而有来自上海的网友表示,银行的格式文件,“通篇是在卖弄金融术语,认识字的人,99%以上是看不懂的。只有出了事,才会仔细研究。”有来自河北保定的网友则对银行提出质疑,“难道客户连解除理财协议的权利都没有?”
有来自北京的网友表示,“我也买了渣打银行6万美元的理财产品,过了3个月,亏损40%。现在也没弄懂是怎么亏掉的。”
一位来自浙江的网友表示:“这些问题的产生,大都是被理财经理欺骗和误导,希望有关部门能对此重视起来。”
网友们普遍表示,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条款,免得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