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改革内容,将成为未来5年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看点。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央行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强化对存款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实行限额保险和差别费率,强化对“大而不能倒”金融机构的制约。这一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关键词:直接融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目前社会融资仍是以银行贷款为特点的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重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社会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成效。
对此,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可以预期,未来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加快,股票、债券、产业基金等融资工具的作用将得到更好发挥。
■关键词:逆周期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
相比以往,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要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强调,金融危机的重大教训之一,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风险,针对这一风险的良药就是宏观审慎政策。
去年以来,央行逐步开始探索构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的制度框架。一方面通过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的货币政策操作和启动准备金动态差别调整机制,在流动性过剩的经济环境下,实施逆周期操作,减弱商业银行的顺周期行为;另一方面,在全社会金融结构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以“社会融资规模”取代“新增贷款”为调控目标。可以预计,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下,“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调控模式也将发生明显改变。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规划纲要还提及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优化经济结构、化解经济问题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十余年路程。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市场定价,外币利率的市场化已基本到位,贷款利率也具有一定的浮动空间,只有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的步伐相对缓慢。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指出,利率市场化改革可先在一些条件适宜的银行进行诸如扩大贷款利率下浮区间、扩大长期大额存款的利率上浮幅度的尝试,下一步可扩大中短期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范围。
■关键词:人民币跨境使用
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今后几年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十一五”末期我国人民币跨境使用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央行在日前发布的《2010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中,进一步勾勒出未来几年人民币“走出去”路径图。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的扩大,可以预计,未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也将有所加快。央行货币政策二司司长李波日前就表示,出于风险的考虑,央行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上比较谨慎。不过,从国内外各方面条件来看,当前正是加快推进人民币可兑换的好时机,人民币可兑换进程有望在今后迈出关键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