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王莉茹
那是1988年的春天,北京的一个小伙子来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要求我们帮他辨别他刚刚花了100多元钱买的一副高折率玻璃镜片的真假。100多元钱,在当时是很大一笔支出了,而高折玻璃镜片也才刚刚上市。遗憾的是,当时计量院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业务。至今,我都不能忘却他那失望的眼神,他自言自语地说:你们计量院都不能检,我还能去找谁?
也是由于这个起因,我决心走一条科技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探索之路。
计量院以5000元资金为支持成立了一个《北京市场眼镜产品质量调查》的软课题组,我们查阅了英国BSI的配装眼镜标准,用当时唯一的一台自动焦度计,组织了全国第一次眼镜质量抽查(不收费)。
根据对全北京几十家眼镜店抽取的两千多副眼镜的测量结果表明,符合英国BSI标准的产品竟然不足10%,我惊呆了!
中国在世界上素有眼镜王国之称,可是眼镜质量竟然如此低劣。
1988年8月,北京晚报一条豆腐块大小的消息披露了这个结果。报道一经发布,消费者们也惊呆了。据说前后2个多月,北京大小眼镜店门可罗雀。
著名的光学专家、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地说:中国的卫星能上天,可是眼镜却做不好,真是中国人的耻辱!
几名人大代表为此联名提案要求重点治理眼镜市场。
从那时起,我与眼镜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之后,我去过北京劲松眼镜市场,亲眼目睹被国营企业淘汰的仅卖20块钱的一箱箱不合格镜片被加价后卖往全国眼镜零售店;我也多次去过丹阳眼镜市场,当时,那里简直就是劣质眼镜的发源地。
我接受过多家报纸和电台的采访,上过中央电视台的3·15晚会,那几年,劣质眼镜对青少年、对大学生、对社会各界、对各年龄段消费者的伤害案例简直数不胜数。
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拉开帷幕,眼镜产品成为重点治理的对象。
二十几年过去了。如今,我们不再为眼镜质量担忧。
中国眼镜产品已经走出国门,中国制造的眼镜镜片、太阳镜和眼镜架几乎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国制造的焦度计、验光镜片箱和验光仪等眼科光学仪器产品也已销往世界各地。
我自己,从当年甚至连瞳距都不懂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成为ISO国际标准的主要起草者。
然而,不知何时起,我们又有了更深层次的担忧。
众所周知,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排名第三的经济大国,然而,我们的眼镜强国之梦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每每看到国外的品牌太阳镜、品牌镜片和品牌眼镜架卖到那么高的价钱,而中国制造的眼镜产品在国内外却总也摆脱不了低质低价的恶名时,我就感到不平、感到心痛。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的力气换回的却是那么少的回报?不平也好,心痛也好,仔细想来,我们确实存在差距。
听闻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社与国家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将在近期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眼镜产品质量大赛,旨在向社会推举一批优秀企业及优质产品,以树立行业标杆,引导眼镜产业健康发展,作为多年来始终奋战在眼科光学标准与计量研究第一线的一个老科技工作者,我很高兴,借此奉上我的诚挚感言。
如果说,1988年时我最大的梦想是想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戴上放心合格的眼镜,那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实现眼镜强国之梦。
期盼看到中国的优质品牌通过这次大赛脱颖而出!
祝“首届中国眼镜产品质量大赛”成功!
(作者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