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通华小区数百名农民“蜗居”烂尾楼事件被报道后引起多方关注,海口还有多少类似楼房?也成为不少网友关心的话题,然而记者走访多个部门后得到的答案是“不清楚,这已经不归我们管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曾一度掀起了房地产开发热潮,成为全国各地房地产公司争先恐后进入的宝地。由于当时规划调控能力薄弱,市场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炒地皮、炒项目、炒楼花等不正当经营行为泛滥,形成了相当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泡沫破裂后遍布全省的烂尾楼,房地产积压率净占全国的十分之一。经过八年时间,海南省处置积压房地产办公室于2007年6月底正式结束其使命,海南“烂尾楼”基本消失。可如今,在海口多处仍有被搁置多年尚未处理的楼盘——海口通华小区2号楼、海口市滨海公园东侧海口海景酒店等。
为调查海口目前烂尾楼处置工作现状,了解现有烂尾楼数量及其形成原因,记者走访了省国土、市住建、市规划等多个部门。得到的答复是“烂尾楼处置工作早已结束,类似通华小区2号楼的情况只是特例,具体数量尚不清楚。”
1995年,通华小区开发商丁铭曜在通华小区还未经过验收的情况下,偷偷办理了房产证,并把总共8栋楼成功抵押给建设银行海口住房城建支行。获得600余万元贷款后,丁铭曜携款消失。如今,希望自筹资金将烂尾楼盘活的农民工与银行、法院和相关部门仍在进一步协调。
海口市滨海公园东侧海口海景酒店,自1992年就报批并开工建设,但在完成桩基之后就一直停工,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究其原因谁也无法说清,楼房何时能盘活更无法预料。
海口市规划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类似通华小区烂尾楼的案件,形成原因非常复杂,多数都有官司缠身,涉及部门也很多,处理起来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自2007年烂尾楼处置工作结束后,由各部门领导组成省、市处置积压房地产工作小组办公室的成员也都回到各自岗位上,有些工作可能还出现变动。这个烂尾楼现在也不归我们部门管,所以尚未处理的烂尾楼数量我们也不太清楚。”
1999年,为处置海南大面积“半拉子”工程,中央政府给予海南诸多优惠政策,如换地权益书政策和减免契税、营业税等。此外,中央政府还给予海南5亿元的财政补贴,海南省政府也免除相关税收10亿元。一栋栋烂尾楼在换上鲜丽的外衣后,竟成为房产界的香饽饽。如今在三亚湾海滩上放眼望去,早已分辨不出哪个是曾经的烂尾楼。仰望那些分辨不出的烂尾楼人们不禁思考,海口这些形成原因极其复杂的半拉子工程,又将在何时才能起死回生呢?见习记者邓松 实习生顾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