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奴”这一词汇流行的背后,我们感受到一种危险。我们担心,被过分强调的集体抱怨,会演化成无法控制的强大潮流,损害我们珍视的亲情传统,从而裹挟许多人的思考,并伤害我们传统的生育观念和家庭观念。
将生儿育女视为劳役,并与买房、买车相提并论的观念,是一种草率而不负责任的联想。它是对世界的消极逃避而不是积极面对。而急匆匆地将这种观点加以传播,并津津乐道,则是一种鲁莽的冒险。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我们也许该承认,精确地计算养育孩子所可能的花费,并据此规划自己的人生节奏,是明智的行为。但是,这种明智绝不是抱怨这种花费之巨大,并借此发泄自己对于生活成本高昂的不满。要知道,在历史上,即使是最艰难最贫穷的时刻,人类也不曾放弃对于子女的抚育和爱护。
“孩奴”这个称呼,叫我们心存不安。这种不安,源于我们对民生艰难的体味——如果面对抚育后代这样基本的选择,社会成员也被迫精打细算而犹豫不决,这说明这种艰难已经到了某种必须正视的程度。这种不安,也因这类流行词汇背后所揭示的传统价值的脆弱而起——凭借那些价值,我们才得以将社会共同体延续至今。
26岁的萧月梓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3年多了,"刚毕业那会儿,'白领'意味着出入于高档写字楼、格子工作间,是份体面的、让人羡慕的工作,而现在,自豪感正慢慢消失"。
"如今我们对'白领'的定义是,薪水在手里热乎不到10分钟,去银行还完各种贷款,就知道'这个月的工资又白领了'的人。"萧月梓说,"我们常自嘲是'白奴',也就是'作为白领的奴隶'。"
在中国,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批人被称为"80后"。步入2010年,首批"80后"将迈入"三十而立"年龄。然而,不少"80后"却感叹"三十难立",甚至自比为"奴隶"。
"白奴"、"卡奴"、"证奴"、"礼奴"、"房奴"、"车奴"、"婚奴"、"孩奴"等说法,在中国的"80后"群体中悄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