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金色雅筑被指建筑面积集体缩水 涉嫌欺诈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7日讯 (李跃) 万科上海项目金色雅筑近日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连续被曝出存在渗水、不隔音等质量问题,但其实在这之前,也曾因建筑面积集体缩水卷入了“面积门”事件。业主们在收房的时候发现,建筑面积集体缩小一平米以上,但因为套内面积扩大了,按合同的附加条款规定,反而需要给万科补齐差价才能收房。
建面集体缩水业主倒贴钱
“明明建筑面积少了一个多平方,我们却要给万科补钱”,多位业主对此愤愤不平。
金色雅筑是上海万科住宅产业化的首个全装修楼盘代表作,全部采用了PC技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销售过程中首推其主力创新产品“90+”的紧凑三房设计,称在采用这种技术后施工失误率可降低到0.01%,精度偏差以毫米算小于0.1%,但许多业主在收房时才发现房产证上的建筑面积缩水了一个多平方,而套内面积却增大了0.05个平方左右。据业主项女士介绍,她的房子买房付费面积为90.22平米,现在只有89.09平米,套内原来是72.84平米,实测为72.89平米,增加了0.05平米,因此必须要多交八百元钱给万科,才能拿到钥匙。
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就在于少的那一平米都在公摊面积上。但在购房合同补充条款上,明确写着“在交房时,如实测面积与暂测面积不一致时,双方同意按下列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建筑面积分开处理的方法处理”,“当实测套内面积与暂测套内面积误差绝对值在3%以内的,按合同约定的单价(建筑面积单价)多退少补”,“对公摊面积误差以及因此造成的建筑面积增减,双方均不多退少补”。对于这样的条款规定,多位业主们表示是这是霸王条款。
律师:不公平、不合法
因成功打破交房潜规则胜诉的著名维权人物崔鹏表示,该补充协议中对于面积差异处理的约定明显是不公平的,必然会对业主权益维护造成一定的障碍。他认为,如果当初签订购房合同时房价是按建筑面积单价确定的,那么最终的房价也应当是实测建筑面积乘这个单价而确定。而开发商制定的“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分开处理条款,且处理的原则不一致显失公平。“除非当时这样约定,套内12000元/平米,公摊8000元/平米,开发商再分别制定不通类型面积差异处理原则,还说得过去。”
北京义方律师事务所张育东律师认为,开发商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并不合法。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规定,产权登记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时,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返还买受人。但并未作出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应以此方式进行差异化处理的规定。由于在这方面没有更高一级的法律,因此该法规具有法律效应,可以作为法律依据。“这个误差比原来规定的是5%,后来就是因为存在开发商据此牟利的情况,所以新规定才降到3%”,张育东律师表示。
另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因此,张律师建议业主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证实该条款无效,申请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然后再据实结算房款。
多赚1400万万科涉嫌欺诈?
在业主自发统计的一份长长的名单中显示,金色雅筑一共885户,793户公摊面积缩水,其中有620户业主面积缩水达一个平方以上,部分大户型甚至缩水两个平方,整个小区缩水总面积共达到847个平方,如果按均价1.65万计算,折合房款近1400万元。业主们多次向万科公司提出交涉,要求其解释为何出现大范围、有规律的公用分摊建筑面积缩水,万科公司的回答是,一切以合同为准,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起诉。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商品房买卖尤其是在预售中,在订立合同时房屋面积无法精确地予以确认,出现建筑面积缩水或增加都有可能,公摊面积缩水在业内是很常见的现象,在合同中也多以附加条款分开处理。“不排除开发商借此机会赚钱,但套内面积增大对房子而言是增值了,因为得房率更高了”。
为什么会出现公摊面积集体缩水?从浦东新区房地产测绘中心了解到的情况是,这是由于开发商使用了PC技术造成的。传统建筑外墙50毫米厚的保温隔热层,PC楼并不会用到,而保温隔热层正是公摊面积的组成部分。有部分业主认为,万科公司涉嫌欺诈。因为万科在两年前就已经交付过PC楼,但现在在知晓相关影响的情况下,依然有意按传统技术向测绘部门提交预测图纸,并利用格式合同的补充条款,免除其对最终必然发生的公摊面积缩水应承担的责任。张育东律师表示,如果能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开发商在采用新工艺之前确实依据旧工艺提交预测图纸,是可以起诉开发商涉嫌欺诈的,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搜集证据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