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消费者黄先生在为儿子的婚房装修过程中发现,定好的红橡木橱柜变成了杂木柜,虽然商家承认“把材质搞错了”,却不愿进行赔偿;今年4月,市民徐先生为自己婚房装修,一次监督中发现新装的橱柜被虫子咬出了不少洞,装修公司给出的解释竟然是“虫子是从窗户外飞进来的”。
沧浪消保委胡兴强秘书长告诉记者,近几年因家庭装修产生的纠纷正越来越多,除了上述这些装修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外,还有不少纠纷是发生在装修开始前的,“家装市场猫腻不断,消费者们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很容易掉入陷阱,从2011年到现在,我们接到的家装纠纷就已达到上百起了。”
案例
谈好的设计费陡增1.8万元
市民张女士有一套毛坯别墅,为了把房子弄精致些,前些日子她特意找了一家挺有名气的装修公司帮忙设计,谁知还没开始动工,张女士就因收费不合理与对方闹翻了脸。
原来,这家装修公司先是以“给设计师的收费”为由向张女士收了2000元订金,并签了一份内容简单的“设计合同”。当张女士付完钱后,对方突然提出总设计费实际为2万元,只有补交余下的1.8万元才答应完成设计图纸。
感觉不对劲的张女士随后咨询了其他装修公司,发现2万元的设计费比市场价高出不少,“设计合同”也不符合规范,便想着要回订金后换一家公司装修。不过,张女士手中只有一张订金的收据,加上不规范的“设计合同”偏向于对方,最终张女士只能自认倒霉白白损失2000元。
胡兴强说,在处理装修纠纷时,一旦消保委调解不成只能采取仲裁等方法,而目前家装消费纠纷仲裁不仅手续烦琐,仲裁费、检测费也很高,这让许多和张女士一样的消费者知难而退。“家装投诉主要集中在价格、质量、款式等方面,经营者往往利用消费者对家装知识的匮乏,不遵守法律法规在合同中私设陷阱。”胡兴强表示,部分消费者想用边装修边学习的方法避免上当,可等他们稍微了解家装行业时,却早已中了招。
疑问
家装背后到底还有多少猫腻?
那么,家装行业的背后到底有多少猫腻呢?胡兴强向记者娓娓道来———“首先是价格方面,许多装饰公司会采取‘初始少报项目低预算,装修过程再钓鱼’的办法吸引客户,导致工程预算与实际结算出入大。例如装修公司最初的报价很低,但在实际装修过程中一旦消费者要求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公司方就立刻大幅提升改动部分的报价,让消费者苦不堪言。“在质量方面,家装公司则会利用消费者对施工程序、原材料质量、装修施工质量验收业务等知识的匮乏,在施工中粗制滥造、偷工减料等。”另外,装修公司素质参差不齐、家装监理缺失、行业内霸王合同多、企业无故失信等问题也让家装市场陷阱重重。
胡兴强表示,有的家装公司还会进行虚假宣传,以“礼品赠送、抽奖、口头许诺、设计费优惠”等内容吸引消费者上钩,一旦此时有人盲目签订家装合同,必吃哑巴亏,“这样的投诉沧浪工商去年就接到了26起。”
措施
工商部门统一格式合同规范家装市场
为了规范家装市场,今年下半年以来苏州全市各级工商系统就针对辖区内家装企业,集中开展了家装合同的辅导,要求他们严格执行格式合同,切实履行好家装活动中的义务。
胡兴强称,这些合同明确了家庭装修中的付款方式、建材购买、纠纷处理等细节,把家装公司与消费者在开展家装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一一列举出来,通过统一格式合同的方法减少纠纷。
除了从合同出发外,胡兴强觉得还要从多方面规范家装市场,如有关部门应提高家装市场的准入门槛,对从事住宅装修的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后方可承揽装修工作,“最好装修单位也能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建立起信用档案和信息网络查询平台,帮助消费者更容易辨别家装公司的优劣。”
而考虑到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等问题,胡兴强认为市场可以鼓励发展家装监理行业,即由第三方建立的监理人员协助消费者从专业角度对装修过程予以监管。他建议由政府部门出台措施推动监理公司向家装市场拓展,并通过考试的形式发给监理人员“家装监理咨询工作证”,从而允许其担任家装监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