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昌9月20日电(记者甘泉胡锦武)经济下行压力不减,银行信用卡坏账率却在不断攀升、风险增大,为此,银行方面纷纷加大了信用卡欠款催缴力度。记者采访发现,今年以来因透支转为信用卡诈骗犯罪的案件出现大幅增长。但与此同时,“诉讼催款”因立案门槛不高是否被银行过度使用?“恶意透支”的法律责任认定是否有失公平?这引起一些消费者质疑。
“因卡获罪”案增多“诉讼催款”引质疑
南昌市某公司职员万某发现,自己透支某银行白金信用卡1.5万多元不到一年时间,就连本带息翻倍变成欠款3.6万多元。因不满银行利息和滞纳金等计算方式,万某赌气之下对银行随后的催款电话和短信“带着情绪置之不理”,直到银行一纸诉书将他起诉到法院。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近日以信用卡诈骗罪一审判处万某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报告》显示,截至上半年,信用卡透支余额增长47.2%,而坏账总额也随之增加10.2%,信用卡坏账总额达132.66亿元。专家认为,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信用卡业务风险进一步加大,由于银行纷纷加大了催款力度,类似“因卡获罪”的情况或将继续增多。
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吴凡云告诉记者,西湖区人民法院今年1月至9月中旬审理因信用卡透支而转为信用卡诈骗的犯罪案件就达36起,而去年同期仅10余起。
南昌市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涂先生是两家银行信用卡的持有者。与记者随机采访的其他几名信用卡持卡人一样,他表示惊诧:竟不知信用卡欠款不还会导致这么严重的法律后果。
但他也质疑道:“银行一方面到处摆摊、盲目发卡,既不审查严格甚至不予审查;另一方面又鼓励消费者多透支,来获取利息和手续费。当消费者真有一天还不上钱,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岂不是银行在诱导消费者犯罪?”
还有部分消费者表示担心:真正费尽心思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行为的毕竟是极少数,但现行的法律规定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会不会导致打击面过大,惩罚过重?“诉讼催款”的立案门槛不高会不会导致银行过度使用这种催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