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在专业性与娱乐性之间、在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使展览质量和参观质量达到尽可能的优化,可能会让世博会的举办和参观效果更好。
中国质量万里行
文/严明芳
参观过世博会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太精彩了!令人意犹未尽。人太多了!令人望而却步。这种矛盾的感受,一方面体现了世博会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体现了参观者对提高世博会游览质量的期待。
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百姓来说,在家门口能集中体验到如此之多面向生活的尖端科技和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可以说是机会难得。
然而,如何能让参观者很好地“欣赏”这一盛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从质量的角度谈几点参观世博会的感受和看法。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博览会的衡量指标是博览会的展品质量和吸引力、参观者人数(特别是有效参观者人数)、参观者对展品的欣赏度和沟通程度。这是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能否吸引到足够的参观者。换句话说,参观者的人数是衡量博览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就是博览会的参观效果,即有效参观者的数量和参观现场交流的质量,以及会后为展览者和参观者带来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机会。这与博览会的定位有关。
世博会的定位是什么?在世博会来到中国之前,人们可能很少了解,至少远不如人们对奥运会和世界杯那样了解。世博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以艺术和娱乐形式展示世界各国经济、科技和文化建设成就的综合性博览会。特别是,在全世界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呼声下,本届世博会不论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彰显其人文理念,正像有的专家所说的,世博会的发展“从机器崇拜到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与普通大众的沟通和互动;展示和推介的产品,从高科技到原始工艺,从文化到艺术,从旅游风景到美食美酒,能展示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精华悉数到场。这使得世博会不再是初期的专业博览会,而是成了一个高度综合的万博园,更多的不是技术的交流,而是思想的启迪和思维的碰撞。世博会对参观者的定位自然也更加广泛。
所以,世博会的定位决定了世博会的展示和参观质量。如果能在专业性与娱乐性之间、在商业性与公益性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使展览者的展览质量和参观者的参观质量达到尽可能的优化,可能会让世博会的举办和参观效果更好。
比如,未来的世博会,可不可以分别建立科技区、艺术区、娱乐区、美食区、购物区、演出区等等,在参观的组织上,可否设立少年儿童周、老人周、残疾人周、科技人员周、文化工作者周等。
就目前上海世博会的展示效果来看,世博会在中国最大的收获或许是“让孩子们在世博会上受到启蒙”,由未来面向未来。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今年的“世博夏令营”成为各地学校和相关组织在暑假的活动主题。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用“世博夏令营”和“世博会夏令营”为主题词搜索,就会发现相关的条目高达20多万条。从这个意义来衡量的话,上海世博会在面向未来上是成功的。
原上海市长汪道涵曾一语中的地指出:“广交会是战术性的,管一年;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五十年。”让我们在发挥世博会战略性方面多做些思考和举措,让世博会不要在我们身边遗憾地离开,至少不要让孩子们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