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1日公布了近期对北京市场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的专项监测结果,3个样品表面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抽检合格率为97.73%。据专家分析,蘑菇表面荧光增白物质来自包装污染。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北京一名小学生调查发现,如今市场上的鲜蘑菇超九成都被荧光增白剂污染,长期吃这样的蘑菇将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为此,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近日组织相关部门对北京市场销售的蘑菇产品荧光增白物质进行了专项监测。
此次专项监测,从东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昌平等区县的13家超市、市场共抽取132个样本。
依据《食用菌中荧光物质的检测》(NY/T1257-2006)、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公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四批),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132个食用菌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其余样品均未检出,合格率为97.73%。
3个表面有荧光增白物质污染的蘑菇产品是: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菌类大厅7号、北京新发地李宇菌类销售中心销售的散装鸡腿菇;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水屯村水屯批发市场西区十栋1309号、北京荣善祥瑞食用菌经营部销售的散装白灵菇;北京大洋路农副产品市场有限公司蔬菜批发区64号车位销售的散装白灵菇。
据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介绍,2009年以来,北京市工商局共对北京市场上321个食用菌样本开展了荧光增白物质的检测,有3个样本检出荧光增白物质,总体合格率为99.07%。
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对此次监测检出不合格食用菌样本的经营者,已责成工商部门对同批次产品依据相关程序开展下架退市并立案查处。(记者刘浦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