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混乱导致多起灾难发生;施工方疏于监理,也难脱其咎
在上海“11.15”特大火灾中,一点就着的外墙保温材料成为众矢之的。财新记者调查发现,防火性差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保温材料的通病。一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行业隐患?又为我们掀开了怎样的幕后真相?
这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叫做硬泡体聚氨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防火性能不好。除了硬泡体聚氨酯,目前市场上还有两种普遍使用的保温材料,一种叫挤塑聚苯乙烯泡沫,一种叫模塑聚苯乙烯泡沫。
原北京市电子工艺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聚氨酯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宗焜:这个材料它属于一个易燃材料。
原北京市电子工艺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聚氨酯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宗焜: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同样存在着易燃的问题。他们的易燃问题也引起了大规模火灾。燃烧的时候,因为它是烟雾,但这个烟雾有机材料都有,主要是一氧化碳,但是聚氨酯材料本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毒性问题,有很少量的氢氰酸,这个氢氰酸对人是很致命的东西。所以聚氨酯材料更应该注意它的烟雾毒性问题。
这三种保温材料不具备防火能力甚至会助长火势,但就是他们的占据了我国建筑设计施工中90%的市场。既然这些保温材料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什么各建筑施工方仍然要广泛使用?答案让人无奈。目前我国保温材料市场上,大部分只提供这种防火性能差的有机材料,相对安全的无机材料少且贵。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困难还很大。
困难来自保温材料阻燃标准的执行过程。在国内保温行业内,对于外墙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的要求还存在分歧。有部分观点认为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类似聚氨酯PU泡沫这样的产品性质优良,不应该被阻燃标准排除在市场之外。因此,06年新阻燃标准出台后,保温材料的执行一直处于缓慢过渡中。
《新世纪》周刊高级记者于达维: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对于这个标准的执行问题。
于达维,《新世纪》周刊高级记者。长期从事科技、环境报道,代表作有“龙芯专利门”“智能电网中国抉择”“疯狂锂电池”。
《新世纪》周刊高级记者于达维:其实当时央视大火以后,公安部已经出台了对于建筑外层保温防火的规定,要求在不同的建筑上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需要达到B1级或者A级以上。但是我国在这个问题的执行上其实是很缺位的。所以市面上所有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都比较差。
保温材料阻燃标准的执行过程有问题,它的认证环节问题也很大。不少保温材料虽然已经拿到了防火质量认证,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达到公安部所要求的防火性能。当市面上多数建筑外墙保温工程都采用了这种防火性能差的有机材料。由此造成了多起建筑立体大火。实际上,2008年央视大火,就已经把外墙保温材料的易燃问题暴露在了公众视野中。
和央视大火一样,近年来还有两起由于保温材料燃烧起火的典型例子。也许与上海大火唯一的不同,就是它们都是正在施工中的居民楼,还没有交付使用,所以并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损失。
《新世纪》周刊高级记者于达维:早在2005年的时候,齐齐哈尔有栋居民楼在施工,有个施工中的居民楼。它的起火原因也是电焊火花落在了外墙保温板上,然后由于这个板可燃,火势就迅速在墙体上蔓延。就在前两个月,长春市的一个施工楼里也是发生了大火,原因也是电焊工人操作不当,引燃了墙体保温苯板,和上海的着火原因一样。它们用的应该也是这种聚氨酯材料。
保温材料行业的混乱导致多起灾难发生,而施工一方疏于监理,也难脱其咎。外保温施工通常是挂靠在建筑公司或装潢公司,几乎所有一般的建筑施工队都能承接保温工程,没有专业资质审核。这导致他们在施工过程中忽略了各种安全隐患,对保温材料的性能也缺乏充分的了解。可见,我国建筑节能政策出台时,保温材料行业和保温施工行业都还没有做好准备。
今年5月,住建部下发通知,要求确保完成建筑节能任务。要求所有新建筑必须严格执行节能50%的标准,而对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来说,建筑节能则需要达到65%。同时,对现有的建筑也需要进行20%到30%的节能改造。
《新世纪》周刊高级记者于达维:住建部提出了我们节能保温的指标,但是它并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具备了这样做的能力,或者说是不是具备了达到这个指标,并且保证不损害居民的这个防火性能的要求。
事实上,实现建筑节能不一定非要进行外墙保温。专家认为,改造窗户,提高气密性,节能效果就已经很明显了。住建部把建筑节能的指标定的高。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期望能“一步到位”的完成任务,以促成“数字政绩”。于是选择了为现有建筑快速披上保温外套的方式,即使那是件危险的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