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回扣成为“显规则”——杭州网上曝医疗回扣清单事件调查
新华网杭州11月16日专电(“中国网事”记者 张乐、裘立华)杭州知名网站“19楼”15日出现一网帖,惊爆杭州多家医院数十名医生收受回扣。而就在今年5月,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部分医生刚刚因收受药品回扣被网络曝光。
时隔不到半年,又一份医药回扣清单在网络上曝光,再度刺痛了百姓长期忍受高价医疗的神经,也再度激起了公众对医疗腐败的痛恨之情。
医院为何仍频频曝出“回扣清单”事件医疗回扣真的已成为“显规则”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进行了跟踪调查。
医院部分承认 公司前后矛盾
在杭州知名网站“19楼”15日出现发帖中,曝光了杭州6家医院和一家名为“泰瑞医疗”的医药公司的回扣交易内容。同时还详细列出了科室、医务人员的名字,具体医药器材的名称,以及回扣的名目、数字,回扣形式有现金、油卡、数码相机、购物卡等。随后有网友通过网络搜索网帖曝光的医生名字,发现不少人是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医生或部门负责人。
为求证事实,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几家医院的负责人。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办公室主任吴小云表示,目前医院已介入调查,网帖中提到的人都是医院的护士长。而调查进展较快的杭州市中医院和邵逸夫医院则明确对记者表示,的确有科室收受了该公司赠送的数码相机、电话卡和书籍等,也“出去吃过饭”,但目前尚无人承认有个人收受现金回扣的行为。
网帖中涉及的当事人之一、邵逸夫医院输液科静脉注射小组组长赵林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收取回扣。“采购哪种导管是由医院的采购委员会决定的,具体的使用要医生决定,我们护士只负责将导管插入病人体内。”
记者随后来到网帖涉及的杭州泰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采访。据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专业供应高端护理产品的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其独家代理的输液留置针系列,如美国巴德PICC、可来福、施乐辉IV3000、新型安全留置针等产品在市场上具有领先地位。
公司余姓销售主管介绍,该公司仅代理的输液留置针系列一年的销售额就高达1000多万元。公司同时还拥有“杭州市诚信民营企业、先进企业,浙江省护理学会会员单位”等荣誉和头衔。
面对记者的质疑,这位姓余的销售主管矢口否认公司曾以现金等任何方式支付医院医务人员回扣,并坚称网帖是竞争对手捏造所为,是“无辜的受害者”。
但当记者追问有部分医院科室人员承认曾收受公司提供的数码相机和电话卡等实物时,他又改口称,的确曾向科室赠送过这些实物,但主要用于医疗资料的拍摄等工作用途。
网友:医疗回扣成为人人皆知的“显规则”
此事15日经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曝光后,被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站转载刊登,进一步引起了网民和公众的高度关注。绝大多数网友和受访者认为,医生收受医药回扣已非业界的“潜规则”,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显规则”。
一位曾在大型医药企业担任高管的人士告诉记者,“将医药回扣作为成本打入药品或器械的价格之中,这已成为医药行业公开的秘密。一般药品的回扣在10-30%之间,而对于医疗器械而言,根据总金额的大小,高的单笔回扣就可能高达几十万。”
杭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这张回扣单涉及人员、部门、数额如此精确,没有信息科、药房或者医院高层等内部人员的帮助,医药代表不可能拿得到。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医院医生在临床行医过程中,严禁设立和收取药械生产或经营单位发放的各种变相回扣;同时,严禁为药品生产、经销单位登记、统计医生处方或为此提供方便。但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利益诱使。“一个不受回扣的医生是不可能在医疗界立足的”。一位网友说,工资水平35岁以下医师三甲医院(北京)一月能有2500、2600元就不错了,30岁以下医师不到2000,二级医院20年医师可能到不了2000,回扣已成为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
帖文中涉及的一位医院负责人认为,以部门、科室的名义收受医药公司赠送的物品,并进行与医疗工作有关的活动很正常,“不合理但合情”。
但另一家三甲医院的中层管理人员则明确向记者表示,按照卫生部和浙江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即便是单位和科室,也不能接受医疗企业提供的任何形式的资金赞助、物品和有价证券赠送,接受这些机构的吃饭宴请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遏制医疗回扣任重道远
“回扣清单”事件引起了浙江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卫生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新光表示,卫生厅除了要求各院立即开展自查外,目前已派出调查组,进驻网帖涉及的几家医院进行调查。
网友们呼吁,为还原事件真相,必须确保调查的公开、公平、公正,可邀请网民共同参与调查,并随时发布调查进展。
事实上,仅浙江省医疗系统近年来曝出的医疗回扣事件就有多起。去年,一名医药代表在当地医院公开发放药品现金回扣,有关部门当场从其包里搜出29只尚未分发完的信封,内有现金13000余元。相关医护人员受到行政纪律处分。而此前,一位医药代表在宁波一辆出租车上遗失了42个装有巨款的回扣信封,涉及35名医生和7个病区集体。医院党政一把手和涉案医务人员由此分别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公众和网民认为,认知缺失、查处难度大、制度缺憾是导致屡查不止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医院的医生甚至负责人在个人情感上,并不认为一些行为构成了商业贿赂或属于医疗回扣范畴。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人情往来在所难免。只要个人不拿回扣,吃个饭,或者以医院或科室名义收取医疗企业用于医疗或学术的赞助或者变相的实物支持也无可厚非。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反腐工作的走向深入,药品回扣行为也日益走向隐蔽。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说,为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今,药品回扣已从过去的现金变为现在的礼卡、实物,由挎着包到医院发放现金到请到院外吃饭喝茶,由给个人变相为给科室集体分配等等,形式不一而足,有的甚至打着有利于工作的旗号,使得查处时的定性越来越难。
不仅如此,一旦回扣事件曝光,无论是医生个人、医院高层,还是医药公司,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都会不约而同地达成攻守同盟,给查处更带来了难度。
浙江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想要进一步遏制药品回扣行为,最好的办法是让一切的操作都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同时相关专家认为,需把焦点对准陈旧的医药体制、众所周知的药厂暴利,唯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铲除医药回扣滋生的土壤。
网友:医疗回扣成为人人皆知的“显规则”
此事15日经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曝光后,被各大主流媒体和网站转载刊登,进一步引起了网民和公众的高度关注。绝大多数网友和受访者认为,医生收受医药回扣已非业界的“潜规则”,而成为人人皆知的“显规则”。
一位曾在大型医药企业担任高管的人士告诉记者,“将医药回扣作为成本打入药品或器械的价格之中,这已成为医药行业公开的秘密。一般药品的回扣在10-30%之间,而对于医疗器械而言,根据总金额的大小,高的单笔回扣就可能高达几十万。”
杭州市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这张回扣单涉及人员、部门、数额如此精确,没有信息科、药房或者医院高层等内部人员的帮助,医药代表不可能拿得到。根据卫生部的规定,医院医生在临床行医过程中,严禁设立和收取药械生产或经营单位发放的各种变相回扣;同时,严禁为药品生产、经销单位登记、统计医生处方或为此提供方便。但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在于巨大的利益诱使。“一个不受回扣的医生是不可能在医疗界立足的”。一位网友说,工资水平35岁以下医师三甲医院(北京)一月能有2500、2600元就不错了,30岁以下医师不到2000,二级医院20年医师可能到不了2000,回扣已成为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
帖文中涉及的一位医院负责人认为,以部门、科室的名义收受医药公司赠送的物品,并进行与医疗工作有关的活动很正常,“不合理但合情”。
但另一家三甲医院的中层管理人员则明确向记者表示,按照卫生部和浙江省卫生厅的相关规定,即便是单位和科室,也不能接受医疗企业提供的任何形式的资金赞助、物品和有价证券赠送,接受这些机构的吃饭宴请也是不符合规定的。
遏制医疗回扣任重道远
“回扣清单”事件引起了浙江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卫生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蔡新光表示,卫生厅除了要求各院立即开展自查外,目前已派出调查组,进驻网帖涉及的几家医院进行调查。
网友们呼吁,为还原事件真相,必须确保调查的公开、公平、公正,可邀请网民共同参与调查,并随时发布调查进展。
事实上,仅浙江省医疗系统近年来曝出的医疗回扣事件就有多起。去年,一名医药代表在当地医院公开发放药品现金回扣,有关部门当场从其包里搜出29只尚未分发完的信封,内有现金13000余元。相关医护人员受到行政纪律处分。而此前,一位医药代表在宁波一辆出租车上遗失了42个装有巨款的回扣信封,涉及35名医生和7个病区集体。医院党政一把手和涉案医务人员由此分别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公众和网民认为,认知缺失、查处难度大、制度缺憾是导致屡查不止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医院的医生甚至负责人在个人情感上,并不认为一些行为构成了商业贿赂或属于医疗回扣范畴。他们中的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人情往来在所难免。只要个人不拿回扣,吃个饭,或者以医院或科室名义收取医疗企业用于医疗或学术的赞助或者变相的实物支持也无可厚非。
与此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反腐工作的走向深入,药品回扣行为也日益走向隐蔽。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说,为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今,药品回扣已从过去的现金变为现在的礼卡、实物,由挎着包到医院发放现金到请到院外吃饭喝茶,由给个人变相为给科室集体分配等等,形式不一而足,有的甚至打着有利于工作的旗号,使得查处时的定性越来越难。
不仅如此,一旦回扣事件曝光,无论是医生个人、医院高层,还是医药公司,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都会不约而同地达成攻守同盟,给查处更带来了难度。
浙江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想要进一步遏制药品回扣行为,最好的办法是让一切的操作都在阳光下运行,接受公众和舆论的监督。同时相关专家认为,需把焦点对准陈旧的医药体制、众所周知的药厂暴利,唯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铲除医药回扣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