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曝光台 > 其他 >

数码毒品可致听者产生幻觉或自杀

时间:2010-08-18 00:00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游春亮 本报实习生 陈晓君

  本报通讯员 黄琦 江峰

  一种叫做“数码毒品”的特殊“音乐”近期在网络上风行,尤其受青少年网民的热捧。专家认为,该音乐可以改变人脑状态,甚至可能会出现幻觉或自杀现象,呼吁加大监控力度,净化网络试听环境。

  “数码毒品”盛行于网络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音频毒品下载”几个字,出现625000个结果。在一家不太知名的视频网站,记者看到“音频毒品”被放到网上不到5天,在线试听量即已达6万多次。

  在美国网站YouTube上,有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听这种音乐时的反应:有人会突然情绪异常,在惊恐中一跃而起,疯狂摇晃身体;有些人则是紧闭双眼,好像处于极大痛苦中。

  记者浏览网页发现,有网友更是将“数码毒品”描述得神乎其神,“听过之后,从脚尖涌上一股寒气,非常清爽,倦意顿时全无”。网友“OK”则表示,听了十几次后感觉头非常疼。

  据了解,“数码毒品”又称“音频毒品”、“听的MP3毒品”,英文名称为I-Doser。它主要通过控制情绪的各种频率,使人进入幻觉状态。这种“音乐”是由不断重复的类似轮船汽笛声的音符组合而成。其引起的情绪改变或与听者的经历有关。

  “数码毒品”从2008年开始在海外网站上流行。海外网站把它叫做“药”,通过像噪音的音频改变人的脑电波。“数码毒品”又被细分为消除不安情绪、消除抑郁情绪、类似毒品和促进性欲等十大类别,随着网络散播开来。

  “音频毒品”很容易就能从网上下载,每段音乐长约10分钟,通常都有一个引人注意的名字,例如“地狱之门”、“上帝之手”等。

  成年人听后觉得不好受

  如此疯狂的“数码毒品”是不是对听者“通杀”?并非如此。成年人在听到这种音乐时多数表示对身心有害。

  深圳市一公司文员彭小姐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数码毒品”中传来一阵汽笛声,让她心跳加快。里面的机械敲打声令她很不舒服,好像生命慢慢在消失,有一种想吐的感觉。“尤其是结尾时,还有一阵奸笑,我被吓一跳,差点一跃而起。”彭小姐称,“我很排斥这种音乐。”

  媒体工作者颜先生表示,“听的时候,心里感觉很烦躁,有一种强烈的怒火,却不知该怎么发泄。”

  长期从事音乐创作、演唱的深圳艺人马仕健认为,“数码毒品”音频之类所谓的音乐,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该音乐除了一些杂音之外,没什么特别,根本不值得去听。“数码毒品”听多了,会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甚至会出现幻觉或自杀现象。

  听久了有可能引起自杀

  据音频的制作者称,这些音乐能够精确模仿致幻剂和大麻等毒品产生的效果。

  对此,深圳边防医院心理咨询师方爱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她还没有接触过因为听了“数码毒品”而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患者。

  但她表示,青年和学生出于好奇或追求刺激、释放压力的心理,上网下载收听类似音频,这些可能都是用来释压的一种方式。但对于一般人来说,“数码毒品”听多了,会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意志消沉,可能会出现幻觉或自杀现象,对人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该院精神内科医生陈庆也表示,当一种声音经由耳朵传递到听觉中枢时,会激发起人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对同一种声音,有的人听到的是噪音,有的人听到的则是乐音。年轻人喜欢寻求刺激,心智尚不成熟,更容易相信音乐网站上宣传的玄幻效果。再加上他们本身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情绪起伏较大,长期听这种“数码毒品”,对一般人的情绪影响是比较大的,可能会导致出现幻觉现象。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美国药品研究部门的工作人员认为“数码毒品”这种音乐具有危险性,可能会引诱人们最终尝试真实的毒品。

  专家建议加大监控力度

  近日,记者就此随机采访发现,家长对“数码毒品”均非常担心。市民颜先生认为,青少年对这些新奇的东西很好奇,如果在网上随便就可以下载,很可能听后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但一个事实是,目前,如何监管“数码毒品”仍然是一个难题。

  深圳市谢兰军律师解释,“数码毒品”说到底只是一种音乐,既不是真实的毒品,也不是淫秽音频,没有法律法规可以限制它。

  谢兰军表示,对这类新生事物的流行,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关注它们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评估和判断其对社会秩序可能带来的危害,必要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他表示,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加大监控力度,净化网络试听环境。

  本报深圳8月17日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