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厂商介绍,现在净水机的废水率在1:3-1:7之间。根据厂家产品以及水质不同,废水率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通过净水机每出1桶纯净水就要浪费掉3-7桶自来水。对于这一点,市场上多数净水机均未标明,同时多数消费者也并不知情。
“水老虎”折腾全家
北京地区水质较硬,自来水煮沸后水表层就会浮起一层水碱。因此不少消费者选择购买净水机,净化水质。然而安装了净水机之后,不少用户又有了新烦恼,原来净水机是个“水老虎”。
上周,家住北京大兴区的顾女士投诉称,去年10月她花了2340元从大兴区旧宫天上天购物广场购买了一套沁园牌纯水机QR-R5-08。“南城的水质不好,父母年纪大了,下楼去小区净水机提水不方便,就给老人买了这台纯水机。”
顾女士说,厂家上门安装的时候,把一个细长的管子插到下水道。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排水口,产生的废水便直接从下水道流走了。“在卖场选购时,沁园厂家的促销员根本没有告诉我净水器会产生废水的事。”
在顾女士要求下,安装人员将排水口留在顾女士家里。但顾女士的父母自此开始为节水忙活起来。“只要启动开关后,我们家接废水的大桶小桶就摆满一地,老人怕浪费水,整天光顾接废水而纯水还不够喝的,更别谈做饭了。”“本想提高生活质量,没想到每出一桶纯净水就要浪费掉四五桶自来水。”
顾女士说,随后她多次跟沁园经销商交涉未果。“现在这个机器基本上不用了,太折腾了。”
对此,沁园净水机相关负责人马晓鹏表示,目前所有品牌的净水机,都会有废水产生。“我们一直要求一线讲解员跟顾客如实介绍,如果顾客有要求,可以接个管道,将废水回收使用。但实际情况是,要求废水回收的用户很少。”“净化水一定会产生废水,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知道的。看来跟消费者沟通有些问题,我们在后期的会议上会强调,要求一线讲解员做好跟顾客的沟通工作。”
导购中的“先利后弊”
昨天记者走访卖场发现,多数导购在介绍净水机时并不会主动介绍产品会产生废水,以及产生净水和废水的比例。而在记者追问下,导购均表示这个产品会产生废水,生产一桶纯净水需要3桶自来水。“比较浪费”,“可以买个净水器代替”。而净水机厂家向消费者发放的宣传资料,也没有标出“净水率”或“废水率”一项。
马晓鹏表示,现在净水机的废水率在1:3-1:7之间。根据厂家产品以及水质不同,废水率也会有所不同。
既然各企业的净水机都会产生废水,废水可以用来回收,为何商家不愿告知“废水率”?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净水器费水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一般净水器的‘净水率’大概是15%左右。净水率这么低,自然不愿意让消费者知道。”
记者随机采访几位消费者,均表示“不知道净水机会产生废水”,“也不知道产生多少废水是合理的”。
美的净水机市场总监卜山洪表示,净水机采用反渗透膜技术,原理就是让水分子通过,其他分子通不过去,所以一定会有废水。但企业建议消费者将净水用于厨房煲汤做饭等饮用水,不建议消费者将净水用于生活用水。并且一个人一天的饮用水一般是5-7升,废水则应在15-21升,这个数字家庭完全可以承受。
卜山洪称,净水机产品处在新品推广阶段,消费者并不了解。所以企业在推广时,多采用“先利后弊”原则,先告知消费者产品优点,最后告知缺点。“因为消费者不知道这个产品有什么好处,一听说废水,不少人就摇头走开。但实际上这个产品对消费者来说利大于弊。” 本报记者 林其玲
■ 律师说法
废水率作为产品指标应明示
“净水器厂家此举剥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中消协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律师表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目前,我国节能冰箱已经将耗电量明确在产品上标识出来。洗衣机产品也将洗净度等技术指标在产品说明书上明示给消费者。“净水器厂家有义务将净水率或者废水率等真实情况,明确告知消费者,否则将影响消费者选择购买,涉嫌违法。”
邱宝昌还表示,如果净水器产品净水率过低,那么即便产品合格,在国家节能减排的大政方针下,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产品能否上市销售,还需有关部门先进行认证。
■ 行业背景
净水机无国标
据悉,目前我国净水机行业尚没有国家标准出台,也未形成行业协会等组织。
行业专家庞亚辉表示,“现在有几套标准正在讨论,但这几个标准都是各企业制定的,跟生产企业有密切利益关系。”
马晓鹏告诉记者,“目前净水机行业的标准正在起草中,该标准由企业牵头制定,目前沿用的是几个大品牌制定的标准。”
马晓鹏表示,净水机行业的准入门槛并不高,只要获得卫生部门的水批文就可以,但仍有不少小厂家没有这个批件。“现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净水机厂家应有一万多家,很多小企业都是接订单,生产外销净水机产品。”
卜山洪告诉记者,目前国内注册的净水机企业在3000家左右。
庞亚辉认为,这个行业比较乱,主要因为这个行业规模小,以中小企业居多,缺少大企业、大资本的介入和引导,即便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延伸进入这个行业,大多也只是抱着边走边看的心态,没有投入重要的资源和精力去运作。(林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