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消费主张》2月24日供稿
2010年1月29日,北京市的陈先生在通州家乐福超市购买了一个食品礼盒,当时礼盒上方的标牌写的是59元,而到结账时,陈先生发现小票上打的是128元,纳闷之下陈先生又回到货架仔细看了一回,才发现,礼盒上方大大的59元标价,指的是旁边金属筐里的大包塑料袋包装食品的价格,自己买的礼盒的销售价确实是128元,只不过它的标价被众多的商品挡住了,藏在货架最不起眼的地方。
有了这次购物经历,陈先生再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先牢记商品价格,交钱后再仔细核对购物小票,只是这样做,他感觉实在是累了些。
把不同价格的商品摆放在一起,高悬其中价位较低的商品价格作为促销,这样的现象有多少呢?
标价方式一 低价醒目 高价含羞
在北京市通州家乐福,记者看到了一个货架。从远处看,上方悬挂的价格是7.9元,其实,7.9元只是摆在上面的衣架的价格,周围挂的一圈抹布单价是10元。可是,抹布的上方却也标着7.9元的标签,消费者如果不仔细,很难发现。
另一个白酒货架上方悬挂的价格是6.99元,指的是右边的简装白酒,离6.99元标价距离更近的酒价格实际上是9.9元。
两种洗手液有大瓶,有小瓶,猛一看标价是10.5元,仔细一看才知道,大瓶是16.9元,小瓶10.5元。
再看洗发水,远远地就能看到16.8元的标价,嗯,还挺便宜,走近仔细看,原来,16.8元只是旁边区区几瓶洗发水的价格,其余的可要贵多了!
在双井家乐福超市,一堆钢丝球的上方悬挂着显眼的标价——2.6元,你以为它就是钢丝球的价格吗?错!钢丝球的售价是3.9元。它的标价在哪儿呢?你得弯腰找半天才能找到,够隐蔽的吧!
标价方式二、 混和摆放 难辨真相
还看刚才那堆钢丝球,正上方悬挂的价签是2.6元,这2.6元是哪样商品的价格呢?您得转到它的左边才能知道答案——是垃圾袋。促销筐的另一头还有个3.5元的价签,这3.5元的价格指的是大一点儿的垃圾袋。别看商品长相一样,还都放在同一个促销筐里,可是规格不同,价格不同,人家超市只把便宜的价格高高悬挂,消费者购买的时候,可要看仔细。
某种酱油促销价6.9元,却偏要跟12.5元的酱油挤在一起。再看数量配比,6.9元的酱油寥寥可数,12.5元的酱油倒是更多些。
记者在这家家乐福店转了一圈,准备离开时,突然听到收款台处有人争吵——一位消费者购买的价格为3.5元的练习本,在结账时却发现价格变成6元钱,她为此放弃了购买此练习本。
记者来到文具区,找到了刚才消费者所说的练习本。只见一个平台上放着很多的本子,猛一看都是一个颜色,样子也差不多。仔细看,本子有大小两种,大的6元,小的3.5元。但是已经被顾客翻得很乱,大小混在一起。如果不弯腰仔细对照货架下方的价签货号,就有可能搞错。
标价方式三、低价上悬 高价下蹲
记者在通州家乐福内衣大清仓区,高高悬挂的促销牌上分别标着5.9元和6.9元。而每个购物筐里也都有一个支架,每个支架由四面促销小棋子组成,棋子上贴着促销商品的价格,从3.9元到12.9元不等,而在每个促销筐的周围又挂满了某品牌的男士短袖圆领T恤,T恤标价在T恤衫的下方,量一量,距离地面的高度也就一位成年人的大腿高。如果消费者站在促销筐旁边,眼睛平视,看到这些促销价容易,而低头哈腰找到男士T恤的价格就有些难了,也许,消费者会误以为,这种T恤衫也是便宜的促销价格呢。
在3元图书的促销区,记者留心看了下,下面摆放的字典背后却贴着14.5元的价签!3元的图书只占了大台子一角的一小角。而且人家也有提示——“价格请参阅图书背面”。这提示够温馨,只是温馨提示低低的位置,估计对一个三岁的小朋友来说才是最佳阅读位置吧?
在双井家乐福的冷冻区,我们看到大大的促销价格牌,招摇地立在冰柜的上方。记者仔细数了数,悬挂的4.8元的标价只是其中一种数量最少最便宜的食品价格,其余食品的小小的价格签都在冰柜里边贴着呢,不弯腰趴上去还真看不清。
总之,记者发现,虽然促销标价高高悬挂,但标价下方的商品堆实际售价并不一样,悬挂起来的标价,大都是便宜的那一种,而且量也不多。所以说,消费者在购物时,除了习惯于平视和略抬头看以外,还要不怕麻烦,学会低头弯腰,左顾右盼,仔细寻找所要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并要牢记,付款后,最好再核对一下小票上的商品和价格。
消费者追求轻松消费、快乐消费、明明白白消费,但是,如果在寻找价签的捉迷藏中消费,体会到的是什么呢?设想一下,面对各式各样的价签,如果我看得不够仔细,买了也就买了;而如果我要么扭脖侧身、要么低头弯腰才能把价签看得足够仔细,不仅辛苦,心里也会不舒服——差一点儿就花了冤枉钱!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令人欣慰的一点,那就是不少超市在促销商品上开始执行一件商品一个标签的做法,不同价格的促销商品分开堆放,这样消费者对促销商品的价格就一目了然了。希望这种做法能够坚持而且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