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月28日电 “价格戏法”:是无心疏忽,还是潜规则——家乐福、沃尔玛事件追踪调查
新华社记者
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门店存在虚构原价、低价招徕顾客高价结算、不履行价格承诺、误导性价格标示等欺诈现象。实际上,商业零售领域玩“价格戏法”的情况早有反映。但令消费者始终不解的是:这究竟是商家的无心疏忽,还是有意为之?
超市购物遭遇“价格忽悠”
23日,重庆市物价局工作人员对沃尔玛(重庆)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北城天街店开展暗访,在食品、日用品、清洁用品等60多种商品中发现,良平铁观音使用特价标价签,标示为:良平铁观音,降价原因让利,标示为原价33.1元,零售价为29元,而收银台结账价格为39.8元。该超市负责人表示,该款商品因为促销使用特价标价签,促销活动完后,因为工作失误未及时更换,导致商品标示价格与结算价格不一致。
重庆市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局长王奇说,这是价格欺诈行为的一种表现。从消费者反映和监督检查的情况来看,这种现象重点存在于促销活动前后。
“低标高结”的价格欺诈行为并非个例。2009年,重庆的郑先生在一家连锁超市重庆店的饮料专柜前,看到瓶装的红牛功能饮料标价4.9元,觉得比其他超市便宜,就买了5瓶,到收银台结账时,收银员收了他26元。郑先生回家后拿出小票核对才发现,购物小票上标注的每瓶单价是5.2元。感觉上当的郑先生找到了这家超市,超市给出的解释也是“工作疏忽”。
深圳市民陈小鹏告诉记者,以前他在沃尔玛深圳燕南店购买面包时,就发现过标签价格和收银价格不一致,自己立即向超市投诉,对方只是表示“工作人员搞错了”,赔偿一罐啤酒了事。
“实际上,每年消委会都会收到许多类似的投诉。”深圳市消委会投诉部副部长古洪涛说,“这种‘价格戏法’行为成了超市行业里一个‘潜规则’。”
“价格戏法”为何成为许多超市谋取不法利益的惯用手法?一些消费者认为,这是由于该欺诈行为隐蔽性强,发现难度大。
“现在很多人一次购物都买十几件、几十件东西,谁能在排长队结账的时候都去一一核对小票?稍一疏忽,就当了冤大头。”在广州市中心的一家家乐福门店里,广州市民江芬这样说。
家乐福等超市涉嫌价格欺诈现象追踪?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家乐福等超市涉嫌价格欺诈将被严厉处罚的消息26日发布后,在全国消费者和商业界引起强烈反应。
家乐福欺诈仍存:上海浦东的一家家乐福连锁店,一位刚从卖场中走出的顾客告诉记者,自己就是被拖鞋货架前“全场六折”的招牌所吸引,才选择了一双拖鞋。然而在结账时却被告知,货架上标签的价格已经是“六折后”的价格。
上海家乐福仍存欺诈 沃尔玛就欺诈致歉 央视狠批?网友围观
上压供货下欺客 “超市霸权”凭什么?
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涉嫌价格欺诈的家乐福已道歉并开始清理问题价格标签,但在上海部分门店,“阴阳价格”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在“店大欺客”的同时,家乐福等卖场利用渠道优势“压榨”供货商的案例也层出不穷,“超市霸权”为何屡禁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