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市民购买药品,许多药店都设立了专门的导医台。但记者今日调查发现,一些药店导医服务实在让人不放心:他们有的向消费者推荐价格较高或非必需的药品,或者专业技能不强、药品说明表达不清,经常让消费者花冤枉钱。
近日,市民王女士的母亲被查出患有轻微糖尿病,社区康复医生建议她吃药治疗,并推荐了经济实用的专用药“消渴丸”和维生素类药品。由于家人忙于其他事情,已古稀之年的老人带着病历自己乘车来到位于英雄山南路的某大药店购药。到药店后,老人向药店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导医咨询,结果,老人应拿的维生素类药品被“导”成了价格较昂贵的蜂胶,多掏了120多元钱。
记者以一名“感冒患者”的身份分别调查了三家药店。面对记者说出的头痛、鼻塞、嗓子不适的症状,三家药店的导医开出了截然不同的药单。面对记者的质疑,他们均声称其开出的医方最合适。记者在调查时还发现,有些消费者就某些症状进行咨询时,一些导医言不达意,不能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正在某药房买药的一名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不满,“问的时候医生也不详细说,推荐了药就让我们去买。”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医药代表为了销售自己公司的药品,和药店导医、营业员达成“默契”,让销售人员在销售时推荐自己公司的药品。一些药店为了赚钱,导医就给消费者推荐价格贵、利润高的药品,并对患者进行模糊解释,许多消费者没有医药常识,只好听从导医的“建议”。该人士建议,消费者最好先向正规医院医生咨询,了解情况后再决定是否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