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曝光台 > 医疗健康 >

网上医院:免费幌子下的欺诈陷阱

时间:2008-03-11 14:57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作者:郭宁 梁爽
  时下,一些不法之徒在网络上或居民区打着“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免费测试”的幌子,对消费者进行欺诈,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网上医院隐患重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盛行,许多人为了省去去医院排队挂号的麻烦,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网络医院进行咨询与治疗。但是在网络医院,“医生”并不能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服务质量问题日益凸现。

  家住北京市的黄先生,就是在网上就医的过程中轻信网络“医生”的建议,而延误了自己的病情。前不久,黄先生的脖子上长出几颗红色疙瘩,因为不痛不痒,加上工作繁忙,起初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一天,上网时他突然发现了网络医院,便试着发了个求助帖,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症状。没过多久,一位“专家”就给黄先生作出了诊断——皮炎,并为他开出了药方。黄先生按照这位“专家”的药单买药进行涂抹,但结果却越来越严重。黄先生这才赶忙到正规医院就医,经皮肤科专家的诊断,黄先生得的是玫瑰糠疹,而根本不是皮炎。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字“网上医院”,就会有数万家网上医院出现在相关搜索栏中。笔者随机登录几家网上医院后发现,这些网上医院大多只需要几步简单的注册便可以在网站上免费就诊,而提供诊断服务的医生资料患者却不能看到。

  对于网上医院贻害患者健康的行为,许多专业医生纷纷表示谴责。河北省第二医院的宋雅茹教授愤慨地说:“医生在诊断之前,需要通过各方面的观察以及器材辅助检查,才能最终确定患者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法,单凭患者的自述来推断病情的做法实在是荒谬至极。”

  笔者从卫生部门获悉,能够提供网络医学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副高以上职称。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隐匿性,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势必会给一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

  免费体检实为卖药

  近日,家住深圳市南山区某小区的陈女士向笔者讲述了她和婆婆被骗的遭遇。

  据陈女士介绍,她陪婆婆在小区公园内晨练时,看到几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经询问,他们自称是广东省红十字协会的志愿者医生,正在义务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检查身体。陈女士很开心,当即请医生为70岁的婆婆进行了体检。检查后,医生称陈女士的婆婆血压偏高,而且心脏也有冠心病的症状。陈女士马上问医生该怎么办,医生思索了一下,拿出一盒药,称这是最新研制出来的药品,从他所治疗过的患者的服用情况来看,效果是同类产品中最好的,而且价位也比较适中。陈女士如获至宝,赶忙购买了3个疗程、共计600元钱的药品。一段时间之后,一位学医的老朋友到陈女士家做客,无意中看到这些药片,告诉她这些药只是普通的钙片,其基本作用是补钙。

  笔者联系东省红十字协会,向该协会工作人员陈述了陈女士的遭遇。工作人员听完后表示,该协会并未派遣志愿者医生去陈女士所在的小区进行义诊活动。工作人员称,近日来,已经接到过多起相关投诉,其实是有人假借广东省红十字协会的名义在外进行欺诈活动。同时他建议广大患者,如果遇到有人打着义诊的旗号售卖药品,一定要先确认他们的真实身份,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直接打电话向他们所宣称的机构查询。

  免费皮肤测试骗钱坑人

  11月10日上午,小微和朋友在北京西单某商场里购物,逛了一圈之后找不到出口了,只好向商场销售人员打探。这时,一个30多岁的女子上前说自己也正好要出去,可以顺便带她们一起走。在经过一家美容店时,站在门口的多名服务员一窝蜂地把小微和她的朋友、连同那名带路的女子一起拥进店内,并对她们说现在正在进行免费皮肤测试活动。刚开始,小微和朋友婉言谢绝,但是拗不过她们人多,最后只好躺在美容床上。这时,小微再一次询问对方所有的服务是不是全部免费,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小微同意美容师在她脸上涂抹上了一种白色美容膏。5分钟后,美容师为她们洗完脸,小微和朋友表示要离开,这时店内10余名美容师把小微二人团团围住,称要离开必须交纳美容师的“服务费”,共计500元。小微与朋友据理力争,但无奈对方人多势众,最后只好将身上所有的现金共230元交出才算罢休。

  据工商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北京市区部分美容店打着“免费”的旗号将消费者骗进店内做美容,在做美容过程中强买强卖,甚至运用暴力手段,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专家支招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刘映春教授。

  关于黄先生在网上医院遭遇错误诊疗的事件,刘教授分析说,目前我国对网络医院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网络医院不是从事营利性的医疗服务,只是提供了信息,供患者参考,即没有强迫患者接受服务,也没有强行推销违法药品,网络医院是没有明显的违法之处的。但是如果网络医院利用网络推销不符合医药管理规定的药物,牟取非法利益的,黄先生可以向有关管理部门举报,同时要求网络医院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刘教授同时指出,目前在网络上并没有完全实行实名制,因此很难判断一个人的真实身份,所谓的“专家”未必就是专家。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有病还是应当到医院就诊,通过医生的现场问诊和检查,正确判断病症,对症下药。

  以免费体检为借口向消费者兜售药品的行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骗术,并且上当受骗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刘教授说,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利用欺诈手段订立的买卖合同,受欺诈一方享有对合同的撤销权。所以受害者有权提出撤销合同、返还财产,并要求欺诈一方赔偿损失。如果销售一方推销的产品没有国家的批准文号,则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当向有关部门举报。消费者应当增强防范意识,当被路边免费体检的人员诊断出患有某种疾病之后,应当去正规医院再作诊断。医疗机构的设备、药品相对齐全,如果是一种医疗效果非常好的药品,不会不进入正规的医疗机构。同时,消费者应当注意,欺诈者往往来无影去无踪,即使是掌握了他们违法的证据,也很难再找到实施欺诈的人,最终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

  据刘教授介绍,“免费皮肤测试”则是不法美容商家设计的一种消费陷阱,带有欺诈性,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协会或者315投诉。但消费者无论是选择投诉,还是选择诉讼,都应当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因为任何纠纷的解决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针对这类事件,刘教授指出,除非美容店有明确的收费告示来表明“产品免费,只收服务费”,如果没有此类告示,那么“免费皮肤测试”的宣传口号就应当理解为整个皮肤测试的全过程免费。

  测试服务本身是完成一项工作,是利用提供方的设备、产品、技术完成的一项工作。这个过程中,包括使用提供方的产品和接受提供方的服务。刘教授说,在法律上,测试既不是单纯销售产品,也不是单纯提供服务,而是二者的结合。美容店将测试中使用的产品与服务分开收费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刘教授说,假设美容店先对收取服务费有明确的约定,但收取500元的服务费也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因为一项10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测试收取500元服务费用,无论从提供服务的性质上分析,还是从美容行业的一般价格上看,都是显失公平的。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显失公平的合同是可撤销合同,当事人有权提出变更或者提出撤销合同。也就是说,消费者完全可以提出减少服务费。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