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袋销售成了五常大米协会获利的手段。
“五常大米”产自黑龙江省五常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五常大米特有的品质。用这种米蒸出的米饭,食味清淡略甜,食之绵软爽口,开锅后饭味沁人,饭粒表面油光艳丽,食之略粘,剩饭不回生。特有的品质造就了五常大米的辉煌,万千宠爱集于一身。2001年,五常大米协会从国家工商总局领取了《商标注册证》;2003年又获得了国家质检总局“五常大米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认证;2004年“五常大米”成为中国名牌,为全国仅有的7个名牌大米之一。
五常市的稻农们也尝到了品牌带来的实惠。五常大米如今已进入北京、上海、天津、大连等 30 多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和批发市场,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品牌效应,五常大米每斤高出同类产品 0.2 元,最高销售价达到每斤 10 元。2006年五常市销出大米5亿公斤,当地稻农纯增收1亿元。
然而,一年到头辛苦耕种的稻农们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手中的金字招牌正在被人贱卖,五常大米面临信誉危机。
知情者曝出惊人内幕
家住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新村的李大爷是五常大米的老用户。除夕夜前一天,李大爷又像往常一样买了一袋五常大米回家。可当他打开包装后立即发现,这袋大米里面有很多稻壳和其他杂质,米的颜色、质地也跟以往买的不一样,蒸出的米饭吃起来口感也不好。李大爷由此怀疑,他买的五常大米是冒牌货。
记者接到李大爷反映的情况后,迅即对大庆市最大的粮油批发市场——萨尔图粮油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走访。
该市场共有几百家商户从事粮油批发交易。在这里记者看到,他们出售的五常大米,有5公斤、10公斤和25公斤等大小不同的包装,虽包装袋颜色不一,但均有五常大米的绿色标识。
在一家名为“百盛”的粮油商店里,记者与店老板攀谈起来。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现在市场上出售的五常大米多数是假冒产品。而那些所谓的五常大米,其包装袋是在五常市某处买回来的,包装袋里绝大部分装的是从肇源县收购来的散米,其中甚至有多年的陈米。让人震惊的是,五常大米包装袋的出售方就是五常市“五常大米协会”,而且购买时并不需要任何手续,只要付钱就能拿包装袋。虽然包装袋价格较高,但冲着“五常大米”的响亮名号,包装袋销售生意非常火暴。这位老板称他已通知亲戚和朋友们,让他们不要再买“五常大米”,因为市场上的五常大米已经“变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