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投诉、打假维权网络平台
315投诉网|中国质量万里行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曝光台 > 金融保险 >

揭开网上“偷金”三种手段 百姓还需慎防范

时间:2008-03-11 14:57来源: 作者:网编00
      如今,利用网上银行或电话银行办理日常金融业务的人们越来越多,但客户在享受方便快捷的服务时,不法分子针对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偷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人们在接受新型业务的同时,也要对不断翻新的“偷金”手段严加防范。

  手段一:

  克隆银行网页

  近来,不少银行网站先后在互联网上被克隆,尽管域名并不相同,但对许多人来说,这些似是而非的假银行网站极具欺骗性,行标、栏目、新闻、地址样样齐全。去年,中国银行网站就遭“克隆”,假网站取名“bank—off—china.com”,比中银真名“bank—of—china.com”只多了一个字母“f”。网页做得和真正的网上银行相差无几,如果市民登录该网页输入账号、密码,账户存款就会被盗。还有些犯罪分子可能会假冒银行名义发送邮件给客户,要求修改网银密码,从而窃取客户信息。

  对策:客户在使用网上银行时,每次登录时尽量直接输入正确网址,而且要仔细核对网址,对一些来历不明的连接网站不要轻易访问。一些银行的网上银行早已使用“cn”取代“com”成为网上银行的主标识,上海信息化服务热线的病毒专家指出,启用“cn”域名有可能提高银行网站的安全性。因为“com”属于国际域名,网络数据需要经过国外服务器才能完成解析和交换,而银行网站作为特殊行业,有很高的保密和安全要求,重要数据“远渡重洋”很可能遭遇中断或者被盗等安全问题。但“cn”域名的网站,都是在国内服务器间辗转交流,风险系数自然大大降低。

  手段二:

  诈骗短信骗密码

  “某某银行通知,你在某某超市刷卡消费4800元,如果有疑问请致电某某某”,据了解,不少市民都曾经收到过这样的短信。但是如果根据短信上提供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咨询,对方会冒充公安局、银联工作人员,套出市民银行卡上的卡号和密码。如果银行卡开通网上银行,案犯就利用网上银行将银行卡上的钱财洗劫一空。

  对策:专家认为,为自己的银行账户申请短信通知服务可以实时掌握账户资金的情况,但应学会自我保护。首先,各家银行的服务热线一般都提供24小时服务,对来历不明的短信和电话要高度警惕,不要拨打短信中的联系电话,若有疑问应拨打各家银行的服务热线;其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银行卡的账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再次,在柜面办理电子银行签约时,设置的网上银行密码尽量与银行卡密码不同,并不告知任何人,且必须亲自下载网银证书,妥善保存。

  手段三:

  网上黑手盗密码

  一些不法分子在网吧等公共电脑上安装一些黑客软件,如果使用这些电脑登录网上银行,个人银行卡所有信息将可能泄露,银行卡中的存款自然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喜欢下载、打开一些来路不明的程序、游戏、邮件等习惯,有可能将一些病毒植入计算机内,一旦客户登录网上银行,客户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就有可能被窃取。目前常见的网银病毒包括“快乐耳朵”、“网银大盗”、“特洛伊木马”等。这些病毒通过邮件或程序下载进入他人电脑,在受害者进行网银交易时偷取其信息。

  对策:专家提醒,只要客户不随意下载或打开不明邮件或程序,经常更新自己计算机的防火墙就可以让病毒无机可乘。避免在公用的计算机上使用网上银行。对个人电脑要安装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并且经常升级,不要上一些不太了解的网站,不要执行从网上下载从未经过杀毒处理的软件,不要打开msn或者QQ上传送过来的不明文件等。密码应避免与个人资料有关,不要设置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一些易被猜测的数字作为密码。此外,网上银行使用密码最好与银行卡密码有所区别。(程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质量新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