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滚动新闻

杨涛:做个合格的“兵头将尾”

2012-07-11 08:31:23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 杨 涛

    张师傅是某企业的一名基层班组长,工作勤奋的他平日里不爱说话,也不爱写字,但班组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以身作则冲在前。就是这样一名不错的班组长,却在前不久企业开展的班组长民主测评中成绩垫底,这让他很难堪,也大惑不解。

    在班组召开的谈心会上,该班的几名职工道出原委。职工老于说,张班长工作能力没说的,但是作为班长不爱讲话就不好了。班长都不爱讲话,那班员讲起来也就没多大劲了,班组里的氛围也很沉闷。班组安全员小何说,张班长不爱写字,班组很多台账记录不齐全,每次上级检查班组台账记录我们班都是挨批评受考核,面子上真过不去。

    听到这些话,张班长很震惊,没想到对自己不爱讲话、不爱写字,大家居然有这么多的意见。他说,自己确实不善于表达,每次讲话都特别紧张,所以感觉结结巴巴的,慢慢的就不怎么喜欢讲话了,至于不爱写字,那是自己工作忙,觉得写字做记录很麻烦也很占用时间。原来自己认为,当班长只要以身作则把工作干好了就行了,讲不讲话、写不写字根本就不重要。没想到班组职工对自己不爱讲话和不爱写字的意见这么大。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张班长试着在班组各种会议、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多讲多说,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班组遇到什么问题时,他都在班前会、班会后和班组安全学习日上主动讲出来,或者记录在班组意见薄上,和班组成员一起探讨和商量,对班组的管理台账和各类会议记录进行了专门整理,对残缺的台账和记录全部补齐。没想到,该班职工对班长的变化反响强烈,纷纷建言献策,很多问题及时得到了圆满解决。

    如今,张班长由过去的“闷嘴葫芦”变成了现在爱说爱交流,嘴皮子功夫好了也带动了笔头子功夫,张班长坚持把每天的交流成果记在笔记上,整理出来就成为了管理班组的“法宝”。班组管理也比过去轻松多了,生产任务月月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张班长也得到了班组职工的拥戴和喜欢。

    说到企业里的班组长,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领着班组职工干活的“工头”。有些班组长同张班长以前一样认为,班组长能干就行了,用不着动嘴动笔,花拳绣腿的。可以说,张班长的遭遇在很多企业里不是个例。

    别小看班组长这个“兵头将尾”,企业中,班组长是最基层的管理者,他们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决定着企业执行力竞争力的强弱。事实上,班组长如何克服自身不善于语言表达、不善于文字书写、不善于交流沟通等这些“短板”,在企业发展中准确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管理好班组,是班组长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首要问题。

    新形势下,“兵头”也需与时俱进。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还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班组管理水平,其中就包括“嘴皮子”——和班组员工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笔头子”——完成报告和归纳提议的水平。

    班组内部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是搞好班组管理的关键。身为企业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就要留意、关心班组员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性格,清楚他们心里想什么,究竟需要什么,从而掌握每个成员的思想状态。对员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班组长还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和班组员工说上话,最重要的,还能说到点上。

    作为企业生产系统的终端,企业班组长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嘴皮子”决定了能否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规章管理制度,深入浅出地将上级的指导思想及时准确地传到全班员工中,并且结合本班组工作实际,将有效的具体措施落实到一线工作中。“笔头子”决定了能否把班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建立健全班组管理、生产的各类台账、记录和资料,通过这些台账记录定期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到班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管理好班组。

    作为班组长,把班组员工的意见建议和工作安排体会总结在纸上,落实到行动中,确实不是件容易事,静下心来总结提炼的过程,是对工作思路的再清晰再思考,能够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组长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靠学习和锻炼不断提升,同文中的张班长一样,动动嘴练练笔,大有益处。《中国质量报》

相关新闻:

中国质量万里行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声明 | 人才招聘
Copyright © 2002 - 2015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