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请亮分
□ 本报编辑部
在筹备“2012质量之光”的6个投票部分时,“年度地方质监亮点”是有争议的一个——老百姓对质监工作能了解多少?这种选择是否有意义?我们最终坚持下来的理由是,群众是质监工作的服务对象,让群众满意是质监工作追求的目标之一。换句话说,老百姓就是质监工作的评委。既然工作都做了,也该听听评委们的意见。
要说老百姓现在最关心什么?当然是食品安全。因此,此次入选的10项工作亮点中,有5项都与食品监管工作有关。但这5项工作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比方说,“天津:推出加工食品质量指数”着眼于推出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的食品安全指数;“厦门:开办食品安全道德讲堂”主要是从提升食品企业的质量意识和诚信道德水平上下功夫;“杭州:以考促学倒逼机制”通过让食品企业负责人参加《食品安全法》考试,来倒逼企业学法守法;“郑州:群发食品企业‘黑名单’”着眼全国,信息共享,防止不法企业的产品流入其他区域;“内蒙古:乳业质量安全工程”则是把乳品行业的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到全区的形象高度,做到从上到下齐抓共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工作中并没有以往常见的“重拳出击”、“专项整治”,而是从日常监管和风险防控角度入手,围绕着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开展工作,把政府、企业、消费者都调动了起来。
“上海:‘三化’化解老电梯难题”、“苏州:设立淘宝质量检测平台”这两项亮点,一个解决的是老旧电梯维保的“老问题”,一个关注的是网购产品质量检测的“新问题”。虽然问题有老有新,但都是老百姓特别关心、特别希望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这两项工作亮点的成效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但是这种急百姓所急的工作思路无疑得到了评委的肯定。
各地质监部门2012年在贯彻落实质检总局提出的“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12字方针上下了很多功夫,但质量工作不是质检部门的“自留地”,需要社会各界一起来参与。从“开门抓质量工作”的角度来说,“广东:质量指数纳入干部考核”、“安徽:聘请大学生质量监督员”、“北京: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共享”这3项亮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广东省用质量指数来对市厅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考的就是这些领导对于质量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安徽请大学生来当质量监督员,看中的就是年轻人对质量的干劲和热情;北京搭建各部门共享的组织机构代码平台,一来方便其他部门查用,二来还可以比对消除错误,可谓一举两得。
我们请评委来打分,不是为了排出个一二三名,而是要通过这种形式来了解群众对于质监工作的要求和期待。只有这样,我们的质监工作才会更有效能,更有社会影响力。2013年,欢迎评委们继续亮分。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