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
实时滚动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监管 > 市场监管 >

强化食品标签规范 保障消费者权益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

2025-03-27   中国质量万里行      点击:

近年来,随着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食品种类日益丰富多样。然而,食品标识标注不规范的问题却逐渐凸显。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常常面临诸多困扰:难以迅速找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即便找到,也可能因字号过小、标注模糊等状况,无法清晰辨认相关信息;甚至在某些预包装食品上,保质期到期日的标注方式复杂难懂,消费者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去计算食用期限。这些问题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不便,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安全的保障。由于难以准确判断食品是否在可食用期内,消费者可能会误食过期食品,从而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为解决消费者反映强烈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找不到、看不清、不易算”等问题,进一步规范食品标识标注,强化食品标识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制定出台《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该办法将与新修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同步实施。

\

《标识办法》内容丰富

标注位置更清晰。《标识办法》充分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它要求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到期日的标注位置更加清晰明显,便于消费者“查找”。具体而言,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的主要展示版面上应当设置独立区域,专门用于具体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到期日。若独立区域未设置在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上,则必须在主要展示版面上标注“见包装物某部位”字样,以此引导消费者准确查找标注的具体日期。这一规定有效解决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难以找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关键信息的问题,显著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消费安全性。

字体规范更合理。针对食品日期标注字体过小、颜色对比度不够等问题,《标识办法》提出了明确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上需使用白底黑字等颜色对比明显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同时,根据包装最大表面面积的不同,对标注的字体最小高度进行了分层次提升。其中,最大表面面积大于35平方厘米(含)的包装,标注的字体最小高度应提升至3.0毫米;其他小包装,标注的字体最小高度则应提升至2.0毫米。此外,食品标识应当清楚、明显,易于消费者辨认和识读。预包装食品标签的强制标示事项应当使用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进行标注,且字体的高度也根据包装最大表面面积的不同分别提升至2.0毫米和2.5毫米。这些规定确保了消费者能够清晰、准确地看到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了因字体过小或颜色对比度不够而导致的识别困难。

日期标注更便捷。为了方便消费者直接知晓食品的可食用期限,无需另行计算,《标识办法》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应当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标注保质期到期日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强制标示事项。这一规定极大地简化了消费者对食品保质期的计算过程,使其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食品的可食用期限,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购买决策。

标签标注更明显。为方便消费者辨认和识读,《标识办法》规定食品标识应当清楚、明显,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示事项应当使用与背景颜色对比明显的文字、符号、数字、图案进行标注,且字体的高度从现行的1.8毫米,按照包装最大表面面积不同,分别提升至2.0毫米、2.5毫米。

内容规范更严格。为了避免食品标识内容对消费者造成欺骗、误导或虚假宣传,《标识办法》明确规定了一系列不得标注的内容。食品标识内容不得标注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以欺骗、误导、夸大等方式作虚假描述,不得违背科学常识、有违公序良俗、宣扬封建迷信,也不得标称“特供”“专供”“内供”党政机关或者军队等。此外,为避免食品名称欺骗、误导消费者,要求食品名称应当反映食品真实属性、如实体现所用原料。这些规定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主体责任更明确。《标识办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提供的食品标识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并明确具体机构或者人员对食品标识进行审核把关。这一规定强调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管理和审核,确保食品标识的合规性和准确性。同时,在食品包装上同时采用二维码等信息化手段展示食品标签内容的,应当与食品包装上展示的食品标签内容保持一致,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一致性。

网络销售更规范。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和发展,网络食品销售已经成为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网络食品销售的安全性,《标识办法》规定,通过网络销售的预包装食品,应当在销售主页面刊载预包装食品的主要标签信息。这一规定确保了消费者在购买网络食品时能够方便地获取食品标签信息,做出明智的购买决策。同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也应当加强对网售食品标识信息的检查监控,依法处置违法违规食品标识信息,并保存有关记录,以确保网络食品销售市场的规范和有序。

法律责任更清晰。为了确保《标识办法》的有效实施和监管效果,《标识办法》在做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衔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食品标识不规范等行为的法律责任。对于违反《标识办法》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部门在责令整改的同时,可以对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这一规定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标识办法》影响深远

《标识办法》的出台对于整个食品行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标识办法》将促使食品生产企业更加重视食品标识的规范管理。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对包装设计和标签印刷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符合新的法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形象,也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规范的食品标识将成为企业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砝码之一。

对于食品监管部门来说,《标识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明确监管标准和执法依据,使监管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和抽检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标识行为,严厉打击故意标注不清、虚假标注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标识办法》的出台还将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随着清晰的食品标识成为常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更加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逐渐形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同时,当消费者发现食品标识存在问题时,也将更有勇气和信心通过合法的途径进行维权,如向商家提出疑问、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等,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市场监管总局将以《标识办法》出台为契机,组织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标识的监督管理,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尽快完善食品标识。同时,市场监管总局还将积极宣传《标识办法》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能力,共同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

《标识办法》的出台是我国食品标识管理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提升食品标签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扫码投诉

手机扫码

快速投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Copyright © 2002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质量万里行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32号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