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中医师没见搭脉,就见血检尿检
在某医院看病的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天总是感觉疲倦乏力,到医院中医科就诊时,由于专家门诊的队排得很长,就找了一个年轻的中医师看病,奇怪的是,没有搭脉就开了血常规和尿常规做了检查,结果都没有问题。后来,医生跟她解释,可能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让她回家好好休息就行了。
“整个就诊的过程,一点看不到中医的影子。”黄女士抱怨说。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患者都曾遇到过像黄女士这样的情况,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患者看中医时喜欢找年龄较大的中医师看。
中医院里CT、B超样样都有
市民李先生向记者抱怨,上个月下旬开始,他出现了轻微头疼。一开始没在意,但没想到头疼居然持续了半个月。无奈之下,他便去一家医院中医科看病。“做个CT看一看,”简单问诊了一下,医生开了个CT检查单。我来看中医的,怎么上来就给开了个CT检查单,这几乎将他雷到。
对于市民的抱怨,南京市某中医院老中医坦言,由于西医检查结果更为直观,如今中医院检查手段西医化是个客观现实。一些中医专家在碰到疑难杂症时,在中医四诊的同时,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往往也会利用西医检查手段予以验证。
记者了解到,在南京的中医院和一些大医院的中医科,小到B超、X光机,大到CT、核磁共振,西医检查设备已一应俱全,中医看病,检查西医化现象明显。
新规要求中医看病不能少了搭脉
此次《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就明确中医望、闻、切诊应当记录神色、形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等。
对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主任王东旭认为,“现在许多中医师离开了现代检查手段就感觉寸步难行,甚至治疗一个小小的感冒时开完中药后还不忘开点西药以求保险。而中医治病讲治病必求其本、求其因,只有抓住根本的病因病机以对症下药,方可效如蜉鼓,药到病除。”王主任介绍说,中医诊病说到底靠的就是中医四诊,新规范的出台,有利于加强中医从业者的四诊训练,这对一名中医师而言,是基本功,有利于患者享受到更地道的中医诊疗。
名中医说“流水线”医生难解搭脉玄妙
“不是我不相信年轻的医生,但他们帮你搭脉,我真的担心,他们到底是不是真的懂得脉象?”在某医院中医科采访时,患者王女士告诉记者,中医和武术一样,非常讲究言传身教,没人带教,不下功夫,就凭在大学读几年书,就出来看病,让人怀疑。“所以,我去中医院看病,都去看名老中医。”她说,
相比较能够“流水线”生产的西医院小医生,南京某医院名中医认为,中医也要复制这一模式,想流水线生产出中医医生,则不太现实。“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医看病需要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大学读几年书,然后到医院轮转两三年,就能懂搭脉有点难。”他说,光搭脉一项就不是很好学的,能感知脉搏的细微变化背后隐藏的疾病,没有多少年的经验积累,下苦功,是不可能懂的。在这一情况下,很多患者自然会找名老中医,老中医吃香是不难理解的。
市民保健也可自己先“四诊”
“中医的四诊说难不难,说易不易。但是,有些典型的四诊常识,市民们不妨了解一些,虽然不能用于自诊,但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参考。”王东旭主任介绍说,比如中医四诊中的望诊中有一种舌诊法,正常人的舌苔是薄厚均匀,干湿适中。在有疾病时则出现苔色和苔质的改变,能反映出病的轻重和病位。如果你的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的称胖大舌。一般来说,这证明你的脾虚,临床多见于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等病人的舌象。
夏天到了,一些经常吃冷饮或者在空调房久坐的读者朋友会发现自己的舌苔又厚又白,还有点腻腻的感觉。一般来说多由中焦脾胃的阳气不振,以致饮食停滞,或为湿浊痰积。一般由外感寒湿导致的舌苔白腻,为感受寒湿之邪。寒则令色白,湿则主腻苔。一般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了,以免寒气过重诱发疾患,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