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丰台区的孙大妈今年75岁,有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儿女都在国外,有点头疼脑热的就去大医院实在麻烦。近日她致电本报,觉得要是社区医生能上门诊治,还定期到家进行体检,那就方便多了。
其实和孙大妈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多老人生病后去医院比较困难,希望社区卫生站能提供定期体检、打疫苗、健康咨询等上门服务,但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他们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6月22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北京市丰台区草桥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只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打针、输液服务,每次收取服务费10元,其他像量血压、测血糖这些可以自己操作的,他们一般不会上门。记者在服务站看到,这里病人很少,一些医护人员没事可做,就凑在一起聊天。据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待遇低,工作人员热情不高。
虽然北京从2008年开始推行社区卫生站“家庭医生”计划,为居民看病,提供预防、保健、康复等免费咨询、指导。但目前一些社区的首诊率仍不高,上门服务也较少。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原主任丁晓燕告诉记者,不少社区卫生服务站因全科医生少,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上门服务也存在一定医疗风险,医生心存顾虑。其实社区医生应转变观念,多给一些有慢性病或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贴心服务。这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提高社区医生的收入水平和积极性,这样居民才能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侯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