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这是国家第27次下调药品价格,预计这次降价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100亿元。
然而,近些年来,一部分药品降价后市场上就买不到了,人们称之为“降价死”。此次药品降价能否给群众带来实惠?药品生产企业等业内人士如何看降价?为此,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部分“降价药”,的确难寻觅
近日,记者在山东济南、潍坊走访多家药店发现,一些药店根本没有执行发改委的降价政策。记者在银座超市玉函店的红太阳大药房发现,四川泰华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每片150毫克,共12片的罗红霉素分散片,标价为14。5元,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格8。9元有不小差距。
记者在济南神农大药店看到,浙江亚太药业旗下头孢拉定胶囊,规格为0。25克,每盒2板共24粒,标价10元,而发改委规定价格为7元,价格差距3元。吉林六福堂昌隆生化药业旗下的头孢拉定胶囊,规格为0。25克,每盒1板12粒的标价10元,而发改委规定价格为3。6元,价格差距6。4元。
记者在潍坊几家连锁药店采访发现,多家售卖的罗红霉素片剂是不在调价范围内的规格。颐卜生大药房二部南大街店中售卖7种罗红霉素,其中3种其规格不在调价范围内。位于四平路的维康莱大药房售卖8种罗红霉素胶囊或分散片,其中5种的规格不在调价范围。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规格价格调整之后,利润极低,存货一旦售完,就改卖没有纳入本次调整范围及规格的药品。
“调价以后,有些品种会因为利润问题,而不被选择销售。”济南一家药店负责人坦承。
近年来,每次药品降价,都伴随着一批廉价药品退出市场。在一些城市,红霉素、青霉素等廉价药品已踪迹难寻。国内曾有一种退热药“百服宁”,其实就是扑热息痛,因为扑热息痛价格被定得很低,百服宁已全部退出了市场。北京市2003年对1500多种基本药物所作的调查发现,近500种在北京市场消失,这近500种基本药物中,近1/3在全国已没有厂家愿意生产。